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合理消费》.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合理消费》 合理消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规范 小学生的消费行为, 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消费方向, 更好的为学生健 康的成长。 二、 教学目标 2、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常识,教育学生从小增强作为消费 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使学生知道怎样挑选商品。 4、 使学生学会看商标、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长服务。 三、课时安排 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出示大通县工商局来我校赠送《中小学生消费常识读本》 活动照片或活动视频前不久大通县工商局的叔叔阿姨们专程为我校 的同学们送来了《中小学生消费常识读本》,他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 编辑版 word 的活动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通县中 小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 2、出示调查报告,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读了这个报告,你有 什么收获? 《关于大通县中小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 近来,我们通过问卷、访谈、抽样、实地考察、查阅图书、报刊、网络等各种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大通县 6 个县市区随机抽出 15 所中小学校,对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当前中小学生的消费常识以及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理性消费、理性维权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一、 消费常识贫乏,消费基本技能短缺 调查显示,只有 32.1%的中小学生表示购买食品时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72.3%的中小学生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和标志不清楚; 38.4%的中小学生不知道极少数不法商贩在面粉里添加过量的增白剂,长期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有害健康; 43%的中小学生认为彩色汽水和膨化食品对身体无害; 66.8%的中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别灭菌乳与含乳饮料。 二、 安全消费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97.9%的中小学生从不要求商品出售者出具消费凭证,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往往没有投诉证据; 36.5%的中小学生不知道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常识; 31.4%的中小学生认为色彩鲜艳的食品或食品包 编辑版 word 装更安全;有 42.3%的中小学生不知道部分早产水果是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剂催熟的,一些蔬菜含有过量农药残留;有 78.8%的同学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盛装食物, 不知道塑料袋会析出多种重金属, 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三、 理性消费意识缺乏,消费行为随意性大 调查显示,有 99.2%的中小学生每月有 20 元到 300 元不等的零花钱;有 76.1%的被调查者表示花零花钱没有计划,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56.7%的被调查者表明零花钱主要用来“购买零食”;部分学生还沉迷于网吧、游戏厅、嗜食烟酒等消费;几乎所有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赶时髦、盲目消费的现象, 89%的学生表示“为了与别人一 ,曾经购买过自己并不太需要的东西” ,学校里常常是“一人买之 ,众人趋之”。由此可见学生的消费行为随意性大,缺乏理性消费意识。 四、维权意识欠缺,消费挫折承受力脆弱 城区有 63%、农村有 78%的中小学生曾经有吃了自己购买的食品 而生病的经历,但不到 10%学生打过有关部门的维权电话或告诉父母 老师,不到 5%的学生找过出售商店赔偿;桥头地区一位小学生因吃 麻辣食品引发下脸大面积感染, 几个月才治好,没有追究店主的责任; 涟源一所中学随机抽出 12 名学生,有 8 名学生吃了麻辣食品拉过肚 子,但没有一个作声,父母老师均不知情;但另一方面,有 2%的中小学生表示,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准备打一架, 甚至扬言端掉出售商店,有明显的暴力倾向。 编辑版 word 五、 消费教育缺失,获取消费与维权知识的渠道有限 我国的消费教育还没有转变为政府行为, 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小学教材涉及消费教育内容仅有 17 处,初中教材仅有 11 处,内容零散,不成体系,且几乎停留在勤俭节约教育阶段,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内容。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不列入考试大纲的教材内容是不会引起学生和教师足够重视的。 此外,有 71%的中小学生表示平时没有主动提高自己鉴别假冒伪劣商品能力的意识。 因此中小学生获取消费与维权知识渠道仅限于家庭教育、 社会宣传和同学之间的口头传播 1、学生谈谈想法 2、师:每年春节,大人们都会给小朋友一些压岁钱。有的同学 拿这些钱去买零食,有的去打游戏,有的去买文具 .这些钱应该 怎么花?要不要有个计划?怎样做才是 “合理消费” ?你是否有些困 惑?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合理消费) 二、讨论,确定小组研究主题 1、师:对于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消费”,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 请对大家围绕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2、学生发言 3、分小组讨论并确定本组研究主题。在确定主题时,同学们要 分析研究主题的价值、意义和可行性。 编辑版

文档评论(0)

zdq0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