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涝防治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涝防治措施 城市排涝系统所包含的问题比较复杂,内涝防治设施可采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利用等源头控制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地表雨水调蓄设施、地下雨水调蓄设施等过程蓄排设施。 3.1 加速雨水源头控制和利用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用屋顶收集、透水铺装、低洼绿地、植草沟、调蓄水池等措施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严格执行规划控制的综 合径流系数,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 40%,有条件的既有地区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建 ;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 5cm ~25cm,形成下凹式绿地 ;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可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设施接纳地面径流 ;地区开发和改建时,宜保留天然可渗透性地面。 3.2 加快 xx 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 分阶段提升旧城区内现状排水系统能力,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同时进行下凹式立交桥区排蓄改造,并与周边排水系统改造相结合,尽量通过一个系统改造带动周边系统相继达标。对 于新区,严格按照新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2014 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暴雨强度公式及参数都有了新规定,对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有了要求,同时对雨水口、检查井等排水设施有了人性化的设置要求。方案设计完成后需按照防涝标准对应的雨型,采用数学模型模拟积水情况,当局部区域和地段超过排涝标准规定的积水深度和时间时,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和场地、道路竖向 等,降低内涝风险。 3.3 加大城市蓄滞区建设,合理设置涝水行泄通道 当降雨超过排水管网设计能力时,城镇河湖、景观水体、下凹式绿地和城 市广场等公共设施可作为临时雨水调蓄设施 ;内河、沟渠、经过设计预留的道 路、道路两侧局部区域和其他排水通道可作为雨水行泄通道 ;在地表排水或调蓄 1 / 2 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可采用设置于地下的大型管渠、调蓄池和调蓄隧道等设施。 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结合河道走向,在城市生态廊道、工业卫生防护林带、高压走廊防护林带、道路防护林带内布置排洪渠道。渠道走向依自然地势,宽度尽可能加大,深度不宜超过 1.0m,边坡不做护砌,种植本土耐涝植物。 3.4 清淤整治河道,确保泄水通畅 河道是城市雨水、涝水的出路,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避免雨水顶托,洪水漫流。在河道上游有条件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库、缓洪池、谷坊等,拦截蓄积洪水,使洪水最大化的消能,延缓进入下游城区时间,使之与下游城市雨水错峰,缓解城市排水防涝压力。城区段河道按城市防洪标准进行整治,保证河道排水通畅,河道两侧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地,给防洪安全留有余地,并成为雨水滞蓄、下渗的通道。 建议 1)编制规划。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对现有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评价和修订 ; 尽快对现有的地表径流、排水设施、受纳水体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 ;根据规范、大纲要求,科学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与城市防洪、河道水系、道路交通、 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和设计密切联系,与城市平面和竖向规划相互协调,将其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建设。加大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管渠系统改造力度,加大河道的整 治疏通力度,对易涝的区域,建设行泄通道 ;采取建设泵站的方式提高排涝能力 ; 提高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完善排水系统。 3)落实管理。加强普查数据的采集管理,逐步建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排涝预案,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 2 / 2

文档评论(0)

zdq67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