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灯谜中看中国汉字文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灯谜中看中国汉字文化 【摘要】:灯谜是一种中华传统汉字文化艺术,素有“ 知识小百科 ”之称。灯 谜有其较为深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中,灯谜之所以长盛 不衰的原因则是从它的创设、猜射过程中无不蕴含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 汉字文化 【关键词】:灯谜 由来 演变 创设 猜射 汉字文化 灯谜,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诗歌、戏曲、小说 等。它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存在于瑰丽的中国文化中并熠熠闪光。其广博的知识 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浓厚的趣味性,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灯谜中蕴含的中国传 统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人们对灯谜乐此不疲的研究 一、灯谜的由来和演变 灯谜是古老华夏文化开出的一枝纤巧秀丽的花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 群众基础。灯谜的产生及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的过程。灯谜是由谜 语演变而来的。而灯谜的历史应从春秋时期的“隐语”、“痩辞”算起。《国语. 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 大夫莫之能对也。” 那时的“廋辞” 和“隐 语“就成为我国灯谜的雏形 到两汉时期,出现一种猜谜方式的娱乐活动—射覆。这时,从宫廷到民间, 已把隐语和射覆当作娱乐消遣品。《世说新语.捷悟》曾载, 杨修与曹操过曹娥 碑, 见碑阴题有“ 黄绢幼妇, 外孙齑臼”的字样, 杨修先猜出谜底: “黄娟,是 有颜色的丝,‘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就是少女,‘少’和‘女’合成‘妙’ 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和‘子’合成‘好’字;齑臼, 受辛也, 于字 为“辞”。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后来这种形式的谜被称为“曹娥体”, 被当成文义谜的开山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离合诗等谜语作为一种高尚的娱乐,受到许多君主、文士 1 的倡导。正如刘勰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隋 唐五代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文义谜的传统,谜艺有较大的提高,为宋代灯谜的 诞生奠定了基础 从宋代开始,每逢元宵佳节,人们在玩赏花灯的同时,把谜条写在纸条上贴 于花灯供人猜射。明代以后,这种风气更为强盛,而又大多以文义谜为主,因此 人们又把它称为灯谜,所以宋代灯谜正式产生。这时,人们又把灯谜称为“文虎” 或“灯虎”,把猜谜称为“射虎”或“打虎” 清代时我国谜语集大成的时期。薛凤昌《遂汉斋谜话》中谈到:“唐诗、宋 词、元曲、明小说、清灯谜”。清代的纪晓岚也曾制过一副非常有名的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虎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确是妙文 上联的谜底是“猜”字。下联的谜底是“谜”字。最后两句是对谜语的高度 评价 二、灯谜中蕴含的中国汉字文化 灯谜在中华文坛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是君 王的青睐,究其原因当然离不开它始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1、灯谜的创制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汉字文化 创制灯谜是一项游戏娱乐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制谜者的聪明才智。创设灯 谜包括择底、定目、制面三个步骤。灯谜的创设中充分考虑到加入丰富的中国汉 字文化。例如不少灯谜都与历史人文典故,小说诗词等形式多样的文学体裁紧密 相连。既彰显文采又具史意,同时又加深人们对著名小说诗词的理解。灯谜的创 设过程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在体验创制谜语的乐趣时又能帮助人们增长知识 下面有一些例子: (1)以“火烧赤壁“为谜面,“打一词牌名” “火烧赤壁”让人联想到“赤壁之战”这个典故。它是指在汉末孙刘联军用 火攻打曹操水军, 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火攻曹操水军, 烧得 满江通红。因此,谜底应为《满江红》。试想如果猜谜者不知道这个历史典故, 那么他必定不能猜出谜底 (2)以“昭君出塞”为谜面,“打粤曲名一” 2 我们知道“昭君出塞”是指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嫁于匈奴单于。出塞 时,正遇大雁飞过,雁俯见昭君美貌纷纷坠落沙漠,从而得出“平沙落雁” (3)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为谜面,打一成语 谜面出自李白的《赠汪伦》,谜底由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