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读书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韩愈的主要文学主张 “气盛言宜”说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高下者皆宜也。” (《答李翊书》)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说。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先道德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进一步发展了传统儒家有关创作的重要文艺思想。 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不平则鸣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者,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送孟东野序》)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诗序》) 韩愈文学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提出了文学创作(也包括非文学的文章写作)是“不平则鸣”的产物。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富有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的重要命题。 在韩愈看来,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单纯的客观描写,而主要是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不平则鸣”不是消极的遭到不平后的自然反映,而是积极的对现实的干预,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抗争,为受郁结的“意”找到一条能够疏通的道路。 韩愈所说的“不平”是广义的,既包括遭受压抑、排挤、打击、迫害等的不平,也包括“道”之不行,“意”之不通的不平。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考验人的毅力,激发人的精神,促使人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不仅是对孔子诗“可以怨”、屈原“发愤以抒情”、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宋以后的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北宋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梅圣俞诗集序》),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想传统。 二、《人间词话》的文学理论——“境界”说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沧浪所谓兴趣,阮亭[1]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2.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3.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4.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人间词乙稿序》   5.妙处唯在不隔。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6.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1],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7.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关于欧阳修的诗文论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理论和实践的首领,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成就都很大的作家。晚年所作《六一诗话》,开诗论之一体。“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在文学思想上最有价值的是“穷而后工”说。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之的人的言辞吧。凡是读书人胸怀才智,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爱放浪自己在山巅水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