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需要一座理解的桥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隔代教育,需要一座理解的桥梁 隔代教育是门大学问,我和第三代一次一次地沟通交友、互相陪伴。我给他们开辟的是快乐的土地,他们给我撑起的是幸福的天空,祖孙们各有所需共勉未来。 “沟通”让祖孙更亲 女儿女婿在长沙忙于事业,事业基本有成,如今又添了外孙女,这样一来外孙子就送回老家让我们老两口带着。一天上午,外孙发现我在偷偷地跟着他学画画,就眨眨眼睛问 我:“外公,你退休了为啥还要学画画呢?” “和你一样,为了开心地成长呗。外公只有在成长中才会高兴。 ”我回答,外孙听了琢磨片刻,便深有感触地说: “原来外公就像我这画画一样,只要是一画起我喜欢的小白兔来,就是老师和妈 妈不表扬我,我也高兴呀。 ”“那是因为啥呢?”我故意好奇地问外孙,并且睁大两只眼等待他的回答。 “这还用说呀,因为我喜欢呗。 ”外孙的一句童言,验证了我的育孙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一味地说教,试着跟孩子对话, 了解孩子的想法, 有意地进行引导, 才能让孩子在开心中 “受教”。 去参加好友女儿的婚礼的前一周,我把外孙叫到身边, 指着满衣柜的衣服问: “甜娃,你看外公穿哪套合适?” “没有一套合适的。 ”外孙嘟嘟嘴, 毫不掩饰地说。 “为啥?” 我 问。“因为衣柜的那些衣服,是外公为了少花钱,总是挑减价衣服买的,不时髦呀。 ”这一问不打紧,外孙不但揭穿了我的“老底儿” ,还给我制定了购物原则, “宁要几件适合自己穿的,也不要一堆不适合自己穿的。 ”以后逛街总少不了他的“指导” 。回到家,我们祖孙俩就开始商量起搭配法则。“外公,以后我就是你的时尚参谋了。 ”我哈哈一笑,连忙点头答应。其实,隔代教育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和孩子 做朋友,重视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表达的权利,或许在沟通中,大人也会“受教” 。 不久前,因不小心在下楼时把脚跌伤了几天没有出门,有知道此事的老朋友连登门问候的都没有,为此,我非常难过,埋怨他们不懂“礼尚往来” 。事也凑巧,傍晚,外孙闷闷不乐地一直在白纸上画着一颗心,画着画着就一个人笑 了,我就问他: “你在笑啥呢?”外孙就给我讲起他的故事:“今天放学后,我帮我们班张雷做完值日,他竟然连个谢字也没说就走了,怎么能这样呢?我心里很难受,但是当我的小心眼渐渐地画大了时,我就真的不生气了。因为忽然想到外公你以经常对我讲的那句话, ‘咱们做好事,是为了自己高兴,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才做的吧。 ’我情不自禁地 笑啦。”听外孙这么一讲, 我也笑了。“外公, 你在笑啥呢?”外孙惊奇地问我。 “和你一样,用‘手电筒’――照自己,我就笑了呗。 ”我说。 当面教孙背后教子 早上洗漱时,孙子坦克挤牙膏不小心用过了劲儿,里面的牙膏一下飞溅到卫生间的梳妆镜上。儿子一见大为恼火,过来一把抢过了牙膏,大声呵斥孩子: “挤个牙膏还能弄到镜子上。干啥都不行。 ”哎,估计他昨天在单位挨批了,或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孙子经此一“训” ,顿时蔫了下来,悄悄地背上书包,早饭也没吃就去上学了。 面对孙子走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叫过儿子,边擦拭镜子上的牙膏边说: “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和才念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发这么大的火?孩子不就是挤多了牙膏吗?他又 不是故意弄脏卫生间的。 再说了,就一次,你就能断定他 ‘干啥都不行’?这样数落他,你是出了气,可你想没想过孩子的心理感受?你这句话对他今后会产生多大影响?” 经我一分析,收拾碗筷的儿子也停下来。他想了半晌,回头对我说: “老爸,你说得有道理,咱坦克平时表现还是不错的―― 9 岁的孩子就能自己叠被子、整理房间,还帮大 人干家务活儿,可那会儿我一看镜子上的牙膏就气晕了。 ” 吃过早饭,我还在想这件事情。儿子今天明显犯了一个错误:他放大了孩子的过失。孙子多挤牙膏,这只能算是一则生活中的小过失,根本不能说明他动手能力不强,自理能力差,更与“智商” “成长”什么挂不上边儿。可儿子那顿无名之火,明显是把“过失”上升到了“错误” 。而且他居 然还从这一则小过失上,否定了孙子的“前途” 。今天犯了一次小错,并不代表孩子将来天天都会犯错而且“干啥都不 行”。这种“一棍子打死” “以偏概全”式的教育方式,无异于给孩子在心理上叛了“死刑” 。我越想越害怕,拉过儿子坐下,很认真地“剖析“起来 ,, 孙子坦克放学回来了。饭桌上,儿子不好意思地向孩子道了歉,告诉坦克,早上“牙膏事件”只是生活小过失,算不了什么,以后注意些就是了,坦克还是很优秀的。 经此一夸奖,我看见孙子脸上顿时“阴转晴”了,精神头儿也上来了: “爸,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爸收回早上说的错话,那是不符合实际的,属于气头上的话。 ”儿子的道歉让孙子感到欣慰,小脸笑成一朵花,拿起一个大馒头就咬了起来 ,, 挤牙膏的事,让我更加认识到,无论是父母还是隔辈, 对孩子教育时, 一定要实事求是, 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