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休 代好
休 代好 平原
文
2015
年
4 月
23 日第十
二版 如何 “休 ”与“ ”同行, 二者心甘情愿地走到一起,而不是拉郎配, 是个有趣的 。 里不 富二代,不 老族,也不提失 者或工作狂, 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状 ——学会 作,学会休 ,学会将 作与休 有机 合,学会将自由自在的 作 一种休 方式??当下中国,有两个 得仔 琢磨的好 ,一是“休 代”一是“ 香社会” 。前者是 象描述,后者是理想表达,二者不能等量 ,但若因 凑合,也不无 盟的可能性。
,
“休 ”自古就有,且 受哲人的关注。如古希腊哲学家
里士多德便将“休 ”看作一切事物 的中心: “人 以 争求和平,以 求休 。 ”至于中国人,更是在 造及
享受“休 ”方面有特殊禀 ,以至上世 三十年代林 堂
用英文撰写 《吾国吾民》 ( MyCountry and My People )和 《生活的 》 ( TheImportance of Living ), 用道家哲学以及明清文人的生活趣味,来 砭美国人之不懂得生
活。可惜那个“ 大的悠 者——中国人” , 有文献依据,
却只属于特定 代的 族、智者与文人。 是因 ,
休 ,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生活有着落,不用 衣食住行担 ;第二,可随 中断繁重的体力或 力 , 得
足够的闲暇时间;第三,有能力也有愿望摆脱惯性,寻求新的生活体验。若这么定义,则“让多数人能够摆脱劳苦工作
而拥有自有时间的大众休闲( massleisure)萌芽于二十世纪,即那些能增加生产力并缩短人们必须工作时间的各项科技
发明后”(参见 GeneBammel LeiLane Burrus-Bammel 著,
涂淑芳译《休闲与人类行为》第 8 页、 11 页,台北:桂冠图
书公司, 1996 年)。那是西方人乐观的说法,在中国, “大众
休闲”时代的来临,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 影响休闲的
因素很多,如社会发展水平、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还有
社会思潮等。二十世纪中国,大部分时间或兵荒马乱,或社会动荡,或物质匮乏,谈“大众休闲”未免过于奢侈。另外,
还有意识形态的羁绊——在“劳动光荣”的口号下, “休闲”的身影显得很诡异, 也很可疑。 我在《读书的 “风景” 与“爱美的”学问》(《光明日报》 2009 年 8 月 20 日)中,谈及鲁
迅 1932 年刊行《三闲集》 ,是在反击成仿吾对他“有闲”的指责;另外,“以 三闲’名 书屋’,对于那些以无产阶级名义
垄断革命’ 的人来说, 绝对是个很大的讽刺。 ”其实,“有闲”
等于“有钱”等于“有罪”这样的荒谬推论,对我们这代人
来说并不十分陌生。 记得“文革” 期间,为了防止修正主义,
我曾经春节不休息,跑到养猪场去捡拾猪粪、打扫猪圈,借
此改造读书人的“臭毛病”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少的人在第一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且劳动者所需
的必要劳动时间也在逐渐减少。换句话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将“休闲”当作一个好词,且落实为国家政策,惠及普通百姓,确实是不久前的事。政府官
员称,我们的公共假期有 115 天,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很多人吐槽, 说这不可能, 自己并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
其实是这么算的,一年 52 周,每周两天休息,共 104 天,
外加 11 天公共假期,合起来不就是 115 天吗?至于你是否经
常加班,或如何落实带薪休假,那是另一个话题。 百姓“有闲”做什么,最好是出去旅游;因为,那样可以成就另一个产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两年前,国务院办公厅
下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 2020 年)》,力图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 。那是国家旅游局牵头做的方案,主要着眼点是发展旅游业——这既是民生,也是商机,更是产业转型的好时刻,政府当然愿意做。但“旅游休闲”合称,很容易造成误解,以为“休闲”就是“旅游”——在实际生活中, 确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休
闲需要时间, 需要金钱, 需要学识, 但更需要好的心境。 “忙得要死”或“闲得发慌” ,都不好;拼命劳作赚钱,然后拼
命旅游消费,也并非理想状态。休闲不一定非远行不可,也不一定花很多钱,关键是“怡情养性”——若能修养得不慌不忙、不骄不馁、不卑不亢、不愠不火,那便是很好的生活节奏。比起打高尔夫球来,读书听音乐看画展,很可能更容
易获得此境界。 晚明文人陈继儒在《花史跋》中谈及,
有三种人不能享受野趣、花果与草木。牧童樵夫整天在山里劳作,想的是怎么养家糊口,不会像文人那样欣赏野趣;贩卖水果的人不敢尝鲜,那是因为若都自己吃了,还怎么赚钱?前两种人不能悠闲,是生活所迫,第三种就不一样了:
“有花木而不能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