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仿:一位对民间文学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民间文艺家.docxVIP

王仿:一位对民间文学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民间文艺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仿:一位对民间文学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民间文艺家 王仿是王文华的笔名。虽说今天的年轻读者对他可能感到陌生,但像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对他却是十分熟悉的。虽说,他离开我们已经22个年头了,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是那样的深刻。因为他对民间文学事业钟情,为它付出了自己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令我无比怀念他。 话还得从我19年前对他的一次采访说起。1991年6月12日上午8时许,我和我当时还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的大儿子涂殷康,一起到天平路310弄树德坊6号王文华的寓所采访了他。尽管事先我同他已取得过联系,但正式访问他时,我们仍清楚地感觉到了他那掩盖不住的激动内心。他神情专注地回顾起自己40个春秋默默无闻地从事编辑、调查、研究、写作的日日夜夜,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的青年时代。 王文华青年时代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经受过战争风云、学校迁徙之艰苦。1950年他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接着进入上海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工作,担任文艺编辑。1951年底,他转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开始接触通俗文艺,从此,他对民间文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下苦功熟悉国语和吴语语音,用国语编写通俗文化读物。1956年参加编辑出版《民间文艺选辑》(先后共出版11辑),内容包括民间曲艺、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体会、经验和评论等。1954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负责戏剧曲艺和民间文学两个组的编辑出版工作,使他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民间文学作品,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他研究的成果,最初表现在韵文的民间语类作品方面。散文类如传说、故事等,他只写了一些评论文章,着重谈文学创作与民间文学记录整理的界限问题。他认为创作与加工,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把这些作品当作过去时代的民间文学作品来研究,得出的结论必然也是不科学的。韵文类作品与散文类作品比较起来,相对稳定些,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创作加工的程度低些,也比较容易辨认其真伪,所以王文华认为先从韵文类作品着手研究是较为稳妥的。 王文华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谜语方面的来稿,为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水平,他阅读了有关理论著作。前人的著作对他有着很大的启发,但他也感到不满意,因为大多数著作对谜语的看法,都以刘勰《文心雕龙》的《谐隐》为圭臬。刘勰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谜语引进大雅之堂——文学创作领地加以研究的先行者,他虽也指出谜“词欲隐而现”“使昏迷”等谜语特征,但由于他当时所能看到的资料十分有限,使得他对谜语的研究就显得不够深入,所得出的有些结论也并不科学,比如关于谜语的起源问题,他说谜语产生于魏,是由于当时文人的“嘲隐”演变而成的(“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这个论断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因为从史书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中,可以找到许多产生于汉代以至更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谜语资料。 王文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谜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方才正式出版谜语研究著作,这中间相隔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原因是,他不满足于已搜集的资料。他说,其实许多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了,但为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完美,更有說服力,必须运用尽可能充分的材料来加以说明和论证。问题在于不少材料早些时候不易找到,比如谜语的起源问题,就因为材料不够充分,不愿贸然下结论,直到他搜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方才动笔著作。 王文华说,谜语开头并不是韵文,而是口头回答式的散文(北欧神话、希腊神话中的谜语都是附在传说之中),那么后来为什么由散文转变成韵文了呢?这是因为韵文比散文更便于流传、便于记忆的缘故。谜语为什么只能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而不能产生于这个年代之前呢?这是因为谜语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智力的发展。总之,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探讨,王文华对谜语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一,原始的民间谜语使用赋的手法,最初出现的可能是散文形式;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韵文的形式过渡,表现手法也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二,民间谜语的成熟期,大约在人类生产力和智力都发展到相当高度的野蛮时代末期或野蛮时期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历史阶段,它的萌芽或胚胎期则在父系氏族社会时代。 关于谜语的特点,包括谜语的表现手法,也是王文华先生注重研究的一个问题。王文华说,要给任何一个事物下定义,就要将该事物同他事物区分开来,找出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王文华认为谜语的根本特点是智力锻炼、娱乐活动,而不是用于政治思想教育。从研究分析大量的谜语资料,王文华认为谜语特征的显示,只要求在三两句话中把一件事物的特别性质指明出来就可以了。再从出谜和猜谜的过程看,出谜者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找到能跟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事物特征告诉猜谜者,而猜谜者则以它为线索进行思考、分析、判断,找出事物的本体。将这个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