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青藏高原冰川出现不同程度的退缩趋势,冰川表面温度与
反照率的反馈机制被认为是冰川加速退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冰川表面温度决定着冰川
表面热力状况分布和消融状态,冰川表面反照率是控制冰川表面能量收支过程的关键
性参数,二者对研究气候变化下冰川的响应和建立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
研究,为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和物质平衡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卫星遥感数据具有
易获取、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时空变化研
究。
本文以EOS-MODIS 卫星MOD11A1 地表温度数据和MOD 10A1 积雪反照率数
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资料提取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
对 2001-2018 年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冰川反照率分别通过像元尺度和流域尺度
分析的年、季节和月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之间关系。主要得
出以下结论:
(1)2001-2018 年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年际变化呈升高趋势,速率为0.41℃/10a ,
2002 年是表面温度相对最低的年份,2017 年为相对最高的年份;2001-2018 年青藏高
原冰川反照率呈降低趋势,速率为-0.012/10a 。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呈显
著负相关,2001-2018 年期间年际相关系数为-0.62(p0.05) ,春季相关系数为-
0.82(p0.05) ,夏季相关系数为-0.79(p0.05) ,秋季相关系数为-0.85(p0.05) ,冬季相关
系数为-0.27 。
(2 )基于像元尺度的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整体上,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表面温度升温速率高于北部冰川,北部冰川反照率降低速
率低于青藏高原南部冰川。不同季节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同样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
差异,其中冬季表面温度和春季反照率空间分布差异最为明显。青藏高原北部、南部
冰川的表面温度和反照率有不同的月变化特征。
(3 )选取10 条典型冰川分析其表面温度和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及区
域冰川的表面温度和反照率的平均值和年际变化速率存在明显空间分布特征。青藏高
原北部的极大陆型冰川反照率较高,反照率年际降低速率较小,冰川表面温度低于南
I
部的海洋型冰川;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海洋型冰川其反照率较低,其反照率年际降低速
率较大,同时冰川表面温度大部分较高,而且升温速率远高于北部冰川。
(4 )基于流域尺度将青藏高原分为11 个流域,分别计算各流域冰川表面温度和
反照率的年际及季节变化速率。冰川物质平衡与冰川反照率之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冰川反照率降低速率较高的流域,其物质平衡亏损往往严重,例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
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萨尔温江流域。
(5 )根据不同类型冰川,统计青藏高原冰川表面温度和反照率随海拔的变化速
率。在4000-7000m 海拔区间,海洋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和极大陆型冰川表面温度
主要呈升温趋势,随海拔增加,表面温度升温速率逐渐降低;各类型冰川反照率均呈
降低趋势,随海拔增加,反照率降低速率逐渐减缓。冬季不仅是各海拔带表面温度升
温速率最高季节,也是反照率降低速率最大季节。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MOD11A1 ,冰川表面温度,MOD10A1 ,冰川反照率
II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1.3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6
1.3.1 本文研究内容 6
1.3.2 技术路线 6
1.3.3 创新点 7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负载型nano-PAA-Ni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pdf
- 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解释及其规划启示.pdf
- 二维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pdf
- 亲免蛋白CYP38互作蛋白At4g24930和At1g21500的功能探究.pdf
- 多种固废炭材料对水中磺胺二甲嘧啶的吸附特性及机理.pdf
- 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基因PA4427-31的功能探究.pdf
-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以陕西省为例.pdf
- Cu2+_ZnO_TiO2复合光催化剂处理油田废水中有机物研究.pdf
- 大豆转座子Tgm9的转座酶与非自主转座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pdf
- 大豆转座子Tgm9的转座酶与非自主转座子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