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术-长寿之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生之术,长寿之道 养生之术,长寿之道,古往今来,人皆求之。随着人们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 始重视修身养性,祛病延年的锻炼方法。本着推陈出新,古 为今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功法的精神,笔者将“养生长寿 十六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虽不敢言人人习之可得道成仙, 但若持之以恒勤加修习,自会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之目的。   养生长寿十六法,原名养生十六宜。较早推广普及于明 朝,可在《遵生八笺》、《修龄要旨》中找到其雏形。成书于 明末清初儒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金丹秘诀》中。此法 可调气和血,摄生养性,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是不可多得 的法简效宏之功法。   养生十六宜名目   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 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 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搓,皮肤宜常 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修习方法之浅释如下。   1、发宜常梳   中医认为,发乃血之余,脑之华。又曰:发,血之穷也。 千过梳发,发不白。肾者,其华在发。头为诸阳之会,其发 覆之,常梳理头发,可促进诸阳升发,百脉调顺,气血不衰, 精神充沛,同时,亦可对头部穴位起到按摩、刺激等作用。   每日晨起或临睡时,两手十指自然分开,屈指成龙爪状, 以指代梳,自前额发际梳起,经前额、头顶、脑后,由前往 后,再由后往前,循环往复,轻重适当,计数 16 次为宜; 同时,可配以点按太阳、上星、百会、四神聪、耳上、神庭、 头维、风府、哑门、风池等穴位,此即所谓“栉发”,俗称“千 梳头”。   常梳理,可醒脑健脑、明日降压、祛风止痒、 健发乌发;并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心悸、脱发及 神经衰弱等疾病。  2 、面宜多擦   中医四诊中有望诊之说。因为面部可反映人体五脏的病 变,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中论述颇详。中医认为,心,其华 在面。而面部分布了人体诸多重要器官及穴位,经常按摩可 起到通经活络,血脉旺盛,肤华肌强,颜面娇美,预防皱纹 的功效。   两手相摩相搓时,先吸足一口气不呼,使劲搓手 72 次, 手心发烫为宜。然后自下颌、嘴、鼻、眼睛、额头、两鬓、 面颊,动作轻柔和缓,速度均匀,往复循环,至颜面温热为 佳;同时双手配合按摩承浆、人中、迎香、印堂、颊车、下 关、地仓,以及太阳、睛明诸穴。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 数十遍;如能在掌心涂以津液,其效更佳。此法欲称之“干 洗脸”。   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肤弹性,减少皱纹,延缓 衰老,润颜增色;预防感冒,头痛脑胀,面部麻木,牙疼鼻 塞等疾病。   4 、目宜常运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 视。又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 肝肾之外候也。故而经常按摩,运转眼睛,不但能使眼睛清 澈明亮,而且对五脏六腑气机运转亦大有裨益。   两眼微闭,心平气和,眼球分别沿眼眶顺时针、逆时针 各旋转 16 次,然后再做上下、左右运转各 16 次。尔后,忽 然睁开眼睛,向前平视 3 分钟,再以双手掌心相对,运用开 合之法,使两掌得气,以双手掌心对着双眼烘烤 3 分钟。如 此,再做睁眼运睛法同上。待闭眼睁眼功法做完后,再用双 手点按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鱼尾等 穴位。   可明目清脑,解除眼部疲劳,改善视力,预防近视,防 治各种眼病及头昏目眩等疾病。   4 、耳宜常弹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通会于手三阴之间,坎离交 则聚气司聪,以善听也。关于肾而贯于脑,近代针灸学认为, 耳部可体现人体各个官能器官,关乎人体的健康与寿命,故 而新针灸有耳针专科。   两手掩耳,食指压于中指背上,稍加施力,借反作用力 滑下,以指弹击后脑枕骨部(风池穴附近) ,可闻咚咚声响, 犹如击鼓之声,八段锦中谓之鸣天鼓,如是 36 次。尔后两 手掌心忽开忽合,连续 16 次。再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按压 于耳轮,顺时针逆时针,沿耳轮揉搓各 16 次。   可清醒头脑,消除耳鸣,保护听力,增强记忆。防治耳 痒、耳痛、耳聋、耳肿、耳聘等各种耳疾,并能防治头昏头 痛等疾病。   5、舌宜抵腭   中医认为,舌舔上腭,俗称“搭鹊桥”。能接通任督二 脉,利于真气运行,使小周天正常运转,从而达到祛病强体, 延年益寿之目的。   舌尖轻抵上腭,上下左右轻轻地搅动(所谓黄龙搅海是也) , 同时舌舔上下齿龈内外左右运转数十遍,令唾液自生。    可润燥生津,滋阴清热,帮助消化,健脾养胃,坚固牙齿, 防治咽炎及牙齿疾病。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