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二课堂调查报告-红色实践_.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第二课堂调查报告-红色实践_ 革命; 景点; 感想 1 序言 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红色革命文化,笔者以家乡**市为范围,选择性的参观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松阳安岱后革命遗址),做出一些感想与总结,借此追忆那段革命的峥嵘岁月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希望大家也能以家乡及周边为范围,寻访红色足迹,从小地方的红色文化中感受并进一步理解中国革命。 2 正文 2.1 **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省**市莲都区大猷街135号,位于瓯江之畔,风景优美。纪念馆占地面积较大,外观看来宏伟大气,内部则精致丰富,错落有致。纪念馆由五部分构成:东部是主展区,分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南革命根据地”、“抗日救亡,解放**南”3个展区; 西部是办公区; 西南部是民国时期木结构小阁楼; 中间是中共**省委机关旧址; 北部是红军标语展墙。整个纪念馆展厅历史与科技相结合,陈列着大量革命史料与实物,并运用一些现代科技形式,例如电子翻页书、场景复原、视频望远镜等等,以更加真实生动的形式展现着**南光辉的革命历史。总的来说,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观赏性与学习性兼具。能够在游览中了解革命历史,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次**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参观中,通过展厅中的资料,我第一次了解到我们这儿曾发生的革命事迹。说来惭愧,虽然身为**人,可是在此之前却对我们这一片儿过往的红色革命并不了解甚至一片空白。之前也只是在历史课上学习中国革命史,大致了解一些知识,却始终朦朦胧胧,仅对井冈山、遵义等反复出现的地名熟知,从没想到原来我的家乡**也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借此机会,我是实实在在的了解了一回我们当地的革命历史。 据馆中资料记载,1935年春,仅500余人的红军挺进师临危受命,孤军深入国民党统治最为严密的**,在**南点燃星星之火。随后在粟裕、刘英的率领下,红军挺进师在这一带先后打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胜仗。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战则是斋郎一战。在这场战斗中,红军挺进师以仅500余人的队伍击溃了国民党军3000余人的进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正是这点星星之火,为日后的燎原之势起了开端,自此红军打开了进入**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如今,我们可以通过馆内斋郎一战的场景复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场80多年前的战斗,仿佛那硝烟弥漫,断肢残血的战场还历历在目,生与死的抉择,背水一战,不惧死亡的魄力,不由得让我们对革命先烈们肃然起敬。正是他们前仆后继地奋战、牺牲,才有**南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建立,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特别是在**革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受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红军被迫长征,正是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南方游击战也因此陷于困境。**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革命的基础,此后这把革命之火逐渐蔓延到浙南、浙东,打破了革命僵局。因此,**也被誉为**的“井冈山”。我想,身为**人,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段光辉岁月。 2.2 松阳安岱后革命遗址 安岱后革命遗址位于松阳县东南60余公里的安民乡安岱后村,也是**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该村背靠箬寮原始林,深藏于大山之中,海拔高,四面环山,房前屋后皆为树木。如此隐蔽的地势,为当时的革命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据资料记载,1935年,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来到安岱后,以此为根据点,和当地的革命青年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农民领袖共同开辟了**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此后,挺进师在此长踞,设立挺进师部、**南特委、军分区、游击总队的办公地和首脑机关,刘英、粟裕等红军首长常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如今,过了80多年,这个红色山寨仍旧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其身上留下痕迹。走进安岱后,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古朴端庄的刻有“红色古寨”字样的寨门,左右门联刻有“箬寮风雷见英粟”“安岱杜鹃厚风丹”,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当地民众对于刘英,粟裕同志的敬仰与缅怀。而在安岱后,随处可见的杜鹃红艳艳一片,被当地村民认为是安岱后儿女陈凤生、陈丹山等烈士的象征,因为这个古寨的安详与宁静是革命儿女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据村民介绍,目前安岱后还保留着红军主会场、红军哨位、红军桥革命遗址。在热情的村民带领下,笔者也一一参观了这些地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红军主会场,即陈氏祠堂。当地村民说该祠堂建于光绪年间,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保存的还算完整。平时一些重要的宗族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走进祠堂,我们可以看到正中设有一戏台、祠堂内一梁一檐一瓦都保存的较好,梁栋也是雕花精美,极具古色古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回忆道,当时“八一”誓师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刘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