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影像采集 白族扎染技艺 白族扎染名家传记-张仕昆.docVIP

非遗影像采集 白族扎染技艺 白族扎染名家传记-张仕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名目:白族扎染技艺 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云南 编号:Ⅷ-26 2007年6月命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仕绅 男 66 白族扎染技艺 云南省大理市 《白族扎染技艺名家》 ——国家级传承人张仕昆 图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绅 张仕绅,白族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1941年出生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由于祖辈人就会扎染,张仕绅深受家人影响,1956年跟随母亲学习祖传扎染技艺,80年代曾任周城村民族扎染厂厂长,他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在祖传扎染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与厂里创作人员创新发展了白族传统的扎法、花色品种。扎花针法从原有的5种扎染技法发展为目前的26种之多,图案从原来的3、4种发展为目前的多种图案系列。2007年,张仕绅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白族扎染工艺,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带,有史为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达到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 周城村是白族聚居的最大自然村,也是世世代代从事扎染工艺,出产白族扎染产品的村落。解放前,周城村有300多户人扎染坊,距离周城村北边的本主庙里供奉有染衣业祖师葛洪、梅福二仙的塑像。村中的大道就是茶马古道,远近闻名的白族扎染产品就是从此道运往各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张仕绅对扎染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1949年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结构发生变化,周城村几乎没有人种植板蓝根、染布了。1961年,19岁的张仕绅高小毕业,到大队当了会计。此时政策有松动,大队恢复了板蓝根种植、蓝靛生产和扎染。张仕绅向村中老辈人学习制靛蓝工艺、扎花技艺、染布技术。带领社员致富,因为懂得制作靛蓝技术所卖板蓝根染料质量好,100斤能卖50元。后来“四清”运动开始,上面派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队给蓝靛泼上大粪,要集中销毁。张仕绅和队长、技术员晚上扒开大粪,偷了100多斤板蓝根渣渣(蓝靛),悄悄保留下来。一两年后工作队走了,他们又开始悄悄种植板蓝根,制作蓝靛、扎花染布。 图2 坚持传统靛蓝染色的张仕坤大师 改革开放后,1983年周城村成立了大集体性质的蝴蝶牌扎染厂,后来张仕绅将其改名为大理周城民族扎染厂。村里扎染最繁荣的时候,仅承担扎染厂外包扎花业务的本村和周边村民就超过5000人。集体企业有专职图案设计师,对周城扎染的创新改革做了极大的贡献。1987年至1996年张仕绅任周城村民族扎染厂厂长。作为领头人,生产和技术都管。他把厂子经营得红红火火,买了地,大面积种植板蓝根,盖了三层楼的厂房,开创出近百种染布的花样。所有产品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蝶泉”牌。巅峰之际,1995年扎染厂的年产值达到800万元,纯利润140多万元。并且,“蝶泉”还翩然飞至海外,远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因为张士绅带领的扎染厂坚持使用传统板蓝根染料,恪守高品质传统制作工艺,致使制作成本高,在市场低价恶性竞争中效益不佳的周城民族扎染厂,最终在2004年倒闭关门。 图3 观看扎染效果的张仕坤 欣慰的是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张仕绅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徒弟段树坤、段银开夫妇在原民族扎染厂厂址上成立了“璞真综艺染坊”,继续保护、传承、创新白族这门古老的扎染技艺。 老人如今已经将自己一身的好手艺传给了他的大儿子张人彪和侄女婿董维水,安享晚年了。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传统技艺项目建设小组 2015年5月于北京 注:依据资源库建设“白族扎染技艺”考察小组收集资料及互联网资料编辑整理 编写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李友友 摄 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白族扎染技艺”考察小组成员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宗教网《大理地区的白族扎染工艺清雅脱俗》来源:时尚旅游杂志,发布日期:2015-02-15; 2、解放牛网?《扎染的蓝白之美之忧》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发布日期:2012-06-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