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开发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向系统设计与开发 转向系统设计与开发 转向系统在底盘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涉及了操纵稳定性, NVH 性能, 造型和人机工程学等多个 领域。国内外涉及转向系统零部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书籍不多,而且讲解不够全面。为了提升转向系统的设计 开发能力, 积累案例和经验。 因此,科室基于在吉利汽车各项目中转向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对设计, 试验, 调试和开发流程进行总结;并借鉴了国内外零部件和 OEM 的设计和开发经验,组织科室工程师编著此书。 转向系统主要分为 HPS(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两种形式,本书分别对这两种 转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阐述了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准则,然后将系统目标分解到零部 件级别。研究内容包括: 1.概述; 2.结构工作原理; 3.设计准则; 4.技术标准; 5.试验标准及设备。从理论计算分 析到实际开发的具体指标要求,涵盖了大量的公式、图表和数据,最终通过设计出合格的零部件来达到转向系 统的要求。 本书在选择典型实例时,基本采用吉利产品研发中的实例,同时对标行业优秀产品,具有代表性和实际价 值。 由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快速发展,本手册在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方面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包括可变传动比、线控转向、车道保持辅助、 自动泊车、 主动转向等一系列新技术。除新技术外,本手册还从开 发流程和性能开发两个方面分别对转向系统的开发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手册的附录包含: 设计问题汇总, 国内外零部件和 OEM 的设计资料清单有利于工程师在产品开发时有依可 循,对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进行规避。 本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合行业通用标准,并且做到了文字准确、简练、流程,图表正确,文图配合恰 当,内容阐述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兼备,适合转向系统工程师学习。 承蒙吉利研究院底盘开发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提供了有关图纸和资料,谨此致谢。 编者 2014 年 1 月 转向系统设计与开发 转向系统设计与开发 PAGE PAGE # 第一章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基本理论 概述 转向系统通过转向盘及相关的转向传动、 执行机构来控制转向轮绕主销转动, 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 这就是 汽车最基本的转向功能。 其次是凭借转向盘的力的反馈,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 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员, 这就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路感。这种反馈也是驾驶员感觉、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评价车辆操控性能的 评价指标之一。这里所说的方向盘反馈给驾驶员的力与驾驶员施加给方向盘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 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于追求转向力的轻便必定会以牺牲部分路感为代价的。 结构及工作原理 1) 结构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见图 1.1,包括动力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动力转向油泵,动力转向油壶,动力转向 高低压油管,转向管柱及中间轴总成等。 图 1.1 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2) 工作原理 发动机带动动力转向油泵运转,油泵从油壶中吸取转向液并在运转的过程中排入动力转向高压油管,从而 进入转向器阀体。 当方向盘不转动, 油液将直接流出转向器阀体, 流入动力转向低压油管, 最后进入动力转向油 壶,从而形成循环。 当方向盘向右转动时, 转阀打开, 油液从转向器的左侧油管进入油缸推动活塞向右侧运动, 右侧油缸的油液右侧油缸流出从右侧油管流入转阀,经由动力转向低压油管进入转向油壶。 设计准则 1、转向梯形断开点定义 在汽车转向杆系与悬架的匹配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 使内外轮有足够大的转角来达到整车最小转弯半径的要 求;② 当车轮上、下跳动(悬架压缩,伸张)时由转向杆系与悬架的运动干涉所引起的车轮前束角变化尽可能 小;③ 汽车转向行驶、车身发生侧倾时,由上述两种机构运动干涉所引起的侧倾转向角(车轮前束角变化)尽 可能小或有利于不足转向; ④ 由悬架中橡胶元件的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车轮前后移动要尽可能不引起前束角的变 化。 所以,整车转向器横拉杆断开点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① 悬架垂直载荷与车轮跳动之间的关 系;② 轮跳动与弹簧的压缩比之间的关系; ③ 轮跳动与减震器的行程比 (实际行程与总行程的比例) 之间的关 系;④ 车轮跳动与前束角的变化之间的关系;⑤ 车轮跳动与前轮距的变化之间的关系;⑥ 车轮跳动与外倾角 的变化之间的关系;⑦ 车轮跳动与整车翻滚中心高度之间的关系;⑧ 横向载荷与外倾角变化之间的关系;⑨ 横向载荷与轮距(接地点)变化之间的关系;⑩ 驱动力与前束角变化之间的关系;○ 11 驱动力与轮距(车轮中 心)变化之间的关系;○ 12 制动力与前束角变化之间的关系,见表 1.1。 表 1.1 转向器横拉杆断开点的关键参数 1) 平面画图法 在汽车采用麦弗逊独立悬架情况下,前轮上下轮跳时,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