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严文郁写给胡适的两封信.docxVIP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严文郁写给胡适的两封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严文郁写给胡适的两封信 严文郁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人,民国时期曾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和西南联大图书馆主任之职,经历了北大图书馆民国时期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和最为艰辛的苦撑阶段。笔者偶然在黄山出版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发现严文郁写给胡适的两封信,涉及抗战初期北大图书馆南迁前后以及西南联大图书馆艰苦创业的史实,对于北大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补充价值。严文郁于年月日辞世,享年岁;今年又逢西南联大成立周年,因此本文谨以此两封书信作为小小的纪念。此外,两封书信所涉及的一些图书馆现象和问题,今天依然存在,笔者略抒己见,阐发小小的感想,与同仁交流。 两封信的主要内容 在介绍两封信之前,先简要回顾一下严文郁的生平。 严文郁,字绍诚,湖北汉川人,生于年,早年先后就读于汉川圣公会所办养正学校、安庆座堂中学。年考入武昌文华中学,年入文华大学图书科(后改为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年,经韦棣华女士推荐,任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编目员。年改任新成立的北海图书馆西文编目组长。年,由北海图书馆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整理中文图书,同时在该校图书馆学院进修。年,获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同年被派赴德国见习一年。年归国,任北平图书馆编目部兼阅览部主任。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年,抗战爆发,到长沙与袁同礼共同主持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事务。年赴昆明,任西南联大图书馆主任,袁同礼馆长到任前,代理馆长职务。年辞去西南联大职务。年,任罗斯福图书馆秘书兼筹备主任。年到联合国图书馆工作。年,任联合国图书馆编目科长。年,自联合国图书馆退休,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工作。年辞去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职务。年移居台北,任教台湾辅仁大学。年,被台湾大学聘为兼任教授。年,自台湾辅仁大学退休,迁居美国新泽西林登市。年,被华美图书馆员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以下是两封信的具体内容: 第一封是严文郁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期间写给胡适的: 适之先生: 卢变之后,先生奔走海外,在外交方面为国家得了不少的收获,正如先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一样,在国内的人,真是十二分的景仰,北大的同人无不引以为荣。 北大图书馆一向秉承先生及蒋校长的意见,在华北坚立不动,决以所藏与国土共存亡,这点志愿终于实现。所以现在我们图书馆的整个收藏仍然存在我们的新书库里,故都沦陷一月多,我们未奉命结束的时候,郁仍督率同人到馆办公,倭兵虽然去过几次,只取去我们一张蒙古地图(孟心史先生介绍买的),还写了一张收据,直到九月学校经费无着,不能开学后,留平同人商决封闭校产的时候,我们始挥泪退出了我们的庄严伟丽的新图书馆。 廿六年十月,郁到长沙,与守和先生办理临大图书馆,从第一本书买起,打起精神,重振旗鼓。廿七年三月,学校迁滇,守和先生因北平图书馆事留港,郁乃率同人及数百箱书籍(中央研究院亦在内)经粤港越赴滇。虽经海陆各种困难,人书得安抵昆明。到昆明后,守和先生辞联大职务,专力成立北平图书馆办事处,整个联大图书馆的责任就交到郁身上了。 联大图书馆因校舍不定与分散,颇费力经营。现新校舍完成,文、法、理、师各院的图书馆有了固定的馆址,以后办事应该容易得多。工学院另在一处,自始至终就有一个分馆,现在大阅览室可同时容纳六百多人阅读。此外还有杂志期刊等小阅览室。藏书数:中文二万五千册,西文六千五百余册,这些都是新买的。清华、南开、北大的旧书另由各本校交联大保管,作为借用。 在国难大学中,联大总算是很幸运的,至少图书设备比好多大学——除中央、武汉等外,好得多。现在教员学生无书,全仗着图书馆供给,大有书慌(似应作“荒”)之势,每日开馆之前,人已站满,开馆之后,座无虚席,向隅者仍然不少。惜因设备不够,所以不能使人人有读书的地方! 外汇困难,原版西洋书得之不易,近一年半也购得不少急需的读物,牛津大学捐了一批参考书,尚未寄到,此外美国Camegie Endowment及国联都赠来不少出版品。承先生先后送下名著,极为感激,倘能得先生之助,能从美国方面,现在惟一的来源,募得大批的图书,此间师生不知如何感谢的了。 郁对于图书馆工作极感兴趣,从事这种职业已经十五年了,因为吾国社会对图书馆仍不觉其重要,所以时常感觉办事困难,以致灰心。在大学里面在教务方面没有地位,办理图书工作更感棘手,所以时常想到美国去研究历史或经济,欲求于图书馆的“术”以外,另有所“学”,这样不独做图书馆机械的工作,同时可以利用图书馆做些研究工作,等到学术方面有了地位, 在学校办图书馆更是容易了。 记得七七事变以前,先生为政治学会陈宗登先生向罗氏基金会请求奖学金,事虽成功,因陈君身体不好,未能去美。兹特冒昧恳请先生可否用联大文学院长名义,保荐郁向罗氏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