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主流书法及其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55[本刊网址] http://
当代书法,尤其是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书法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势发展而同步迅速走向复苏、繁荣,其中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全国大型的展览,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届全国展开始,到今天的全国届展、兰亭奖、青年展、新人展、单项展、商业展,展览的高潮此起彼伏,更多的获奖、入展作者和作品都是在做“回归传统”的继承与融合,汉隶、魏碑、晋帖、唐法、宋意都在当代展览中有所体现。而轰轰烈烈的演习了一场碑、帖书风交替发展史的清代书法,在那场“碑帖大战”中所积淀的综合的书学理论与书法创作模式更是对当代书法发展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王铎“连绵草”与长幅巨制式作品
王铎作为晚明清初的行草书大师,大部分存世作品是在其最后九年所作,以草书为主,他的字出于晋、唐,却不拘古法,他的作品常常既有隽永的古韵,又有鲜明的个性。他的行草书不是一味纵笔取势,而是纵而能敛,轻重缓急相交错,淋漓酣畅与顿挫生拙相映。在结字和布白上欹侧错让,险中求夷,以奇取正,疏密相间,起伏跌宕与平衡稳定和谐地统一。他同时在笔墨中溶进了碑版趣味,直追宋人草法,取黄山谷之奇欹,增加方折笔触,显示出老辣崛硬的姿态。
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曾在自己书法选集的自序中讲述了自己的学书经历:“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他又在《跋王觉斯草书诗卷》里说:“朝夕观摩不去手,文革运动中亦随身携带,幸未遭遗失。今居三欲索回原物,自当完璧归赵。佳书如好友,不忍离别,因题俗语归之,以志留连之意云耳!”这段自序和跋语道出了林散之学书是曾以“王觉斯为友”、将王铎草书作品“朝夕观摩”、“随身携带”的。所以林散之的草书的体势连绵、墨法多变,正是王铎草书流风在他作品里留下的风格印痕。
陈振濂把“龙门造像”、“石阙摩崖”、“王铎连绵草书”论为影响当代河南书法形成“恢宏的中原气象”的历史原因。王铎以一家的草书与好几个朝代艺术家呕心沥血创造的艺术集群“龙门造像”、“石阙摩崖”相并列共同影响了中原的地域书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中原书风”影响和推动下,借助全国大型的书法展览,王铎草书流风也广泛地影响着中国其他地域的书坛,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作品展,每次都有大量的仿王铎的草书流风的作品出现。
王铎草书对于当代书坛影响的巨大还有一重要原因在于他的笔法、墨法、结字、章法上极尽变化,树立了行草书大写意全新的书写范式。这种范式主张张扬个性、抒写性灵,一改魏晋以来书法以实用为主的附属性为艺术审美的主体性,将个人书信往来、案头把玩的私人修改为社会交流场合中,厅堂高屋张挂的八尺、丈二长条巨幅,增强了远观的视觉艺术效果,由展厅的开放性事业展示代替案头有限的玩味。在当代一些大型书法展览中,长条巨幅更是不可少的书法艺术形式,这种尺幅形式和笔墨的酣畅雄肆在某种程度,更适合书法家在笔墨上进行性情的恣肆宣泄和笔墨变化的表现,更易于彰显书法作品的艺术个性和笔墨张力。
二、傅山“四宁四毋”与“流行书风”
傅山诸体皆精妙,但又以行草为最擅长。由于他不事清室,书法上颇重骨气和书品,赋以坚毅刚正之气,所以在论书上他首先提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傅山作书,书法节奏要快于时风,在线条快速的变化运动瞬间捕捉灵感,楷书带有行书的意态,而行书又以草书的气势来贯通,草书则更是恣肆跳宕,支离率意,强调气势,以盘龙舞虺的线条缠绕给我们强而有力的壮美格调的印象,特别注重了空间的虚实和迂回环转,给予了我们或清泉流瀑,或急风暴雨,或衰草连天的自然意蕴,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书合一的豁达通畅的艺术境界。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主张,这里的拙、丑、支离、直率,作为审美对象,一般读者可能不习惯,拙者笨拙,丑乃丑陋,支离使人感到不破碎不全,直率则少蕴藉。但傅山推崇的是汉隶书法,其拙与大巧相连,丑中有妍,支离其形而朴厚苍劲其古,直率乃真率,绝去一切做作安排,审美内涵丰富而深刻。
傅山“四宁四毋”正是针对明末清初书坛学赵体而发的。当时学赵孟頫者众多,形成一种熟、甜、媚的书风,傅山对此极为不满,追求作书要“天机自然”,反对巧媚、反对轻滑,反对一切做作安排。
当代书坛从上世纪八十年的复苏到逐渐的回归经典,无论是河南书风,江浙书风,都是以继承传统为出发点的,追求不同风格的唯美倾向。但自上世纪90年代始兴的“流行书风”开始反叛,即民间书法的雅化。他们在取法上比清人对于新出土的秦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