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第六章
第六节 吸收
概念: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经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一、 吸收部位和途径
(一)吸收的部位
口腔、食道:一般不吸收 (口腔舌下静脉可吸收硝酸甘油等 )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 水分和无机盐
小肠: 主要吸收部位,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吸收糖、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的大部分
回肠 :胆汁、Vit.B12
各种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示意图
作为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的有利条件:
① 吸收面积大。
小肠长(4 ~ 5m ),环状皱褶,绒毛,微绒毛,使得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加600倍,
达到200 ~ 250m2 ;
② 小肠绒毛内结构丰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和神经纤维),利于吸收。
③ 食物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④ 食物停留时间长:3 ~ 8小时
(二)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细胞旁途径
吸收途径
跨细胞途径
简单扩散
主动转运
吸收机制
易化扩散
胞饮
二、主要物质在小肠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被动、顺渗透压梯度、小肠多
(二)无机盐的吸收
1. 钠的吸收 :主动转运,上皮细胞顶端膜多种转运体转入,基底侧膜钠泵转出,同时促进水的吸收。
2. 铁的吸收 :主要Fe2+, 经顶端膜转铁蛋白进入上皮细胞,大部分形成铁蛋白在上皮细胞内,少部分经
基底侧膜转出。Vit. C和胃酸有助铁吸收。
3. 钙的吸收 :十二指肠能力最强,通过钙结合蛋白(CaBP)、钙通道进入,由钙泵/Na-Ca交换体转出细
胞;Vit.D ,酸度,脂肪促进;草酸抑制吸收。
(三)糖的吸收
+
继发性主动转运(Na -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转入)
(四)蛋白质的吸收
小肠、继发性主动转运
形式:顶端膜——二肽、三肽、aa
(五)脂肪的吸收
甘油
甘油一酯
吸收形式
游离脂肪酸
胆固醇
吸收途径 :以淋巴为主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上皮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并
与细胞内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被释放进淋巴。
中短链的甘油三酯(12碳原子以下)水解成甘油一酯和
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动植物油食物中含有15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
以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六)维生素的吸收
+
水溶性的维生素依赖Na 同向转运体吸收。
B12通过内因子在回肠被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吸收类似脂类消化产物。
本章到此结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