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摩山谷》读后感
《夏摩山谷》读后感
原创:安妮山泉
这本书是在春节前购买的,当时看了作者公众号的简介,认为应 该是较有深度的。正好假期有空,空余时间全部在看这本书。作者的 文笔不需要再去赞美,需要夸奖的是作者对佛教思想(偏向于藏传佛 教)的理解也是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并且用类似散文 +小说的形式, 去阐述她所理解到的精髓。文章里有很多段落像散文一般娓娓道来。 如果对佛教思想有一些基本理解和认知的读者, 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很 多似曾相识的感觉,整本书的中心思想指向人类的终极思考:死亡、 心识、肉身这三者的关系。
宇宙的秘密与人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8年底,微信
改版,张小龙提出:“因你看见,所以存在”。这句话内含不仅是哲 理,更有终极思考的味道。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所有 的创造和创作其实都是虚拟的,例如: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等,这 里面的内容,一旦删除,你还能找到吗?还能看到吗?如果找不到、 看不到,那它们存在吗?你还能记得?或是重现它们吗?而宇宙间, 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就真的不存在吗?眼、耳、鼻、舌、身、意,这 六根感官是我们感觉世界,认知世界,并且证明自己存在于世界的媒 介。如果这些都没有,这个世界还会存在吗?
依照佛教思想的观点,简单的说,人的心识与肉身是相对分离的, 所以,人不仅有一生一世,而是有轮回的N生N世。如果在此生此世, 你没有得到心中想要的物质享受或者是爱,这份欲望会在你的心识 里,深深的种下不甘心的种子,伴随着死亡而去。然后,促使你继续 轮回六道,来世继续奋力追求那份不甘心不满足的欲望。 这个在佛教 思想里称之为“念力”。如果在此生此世,你做了很多错事甚至是违 法犯纪的恶事,自己却没有忏悔之心,那么,这个在佛教思想里称之 为“业力”,“业力”里的善与恶的多与寡,决定了你的来世去向, 在六道轮回里转悠,人间、畜生(动物)、天人、阿修罗、饿鬼、地 狱。
人的一生会经历五个阶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童 年和少年是父母给予的这里暂不表。 青年,是人生中欲望最强烈的阶 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也是俗世里最重要的阶段,必须在这个阶 段解决或者达到生活要求的物资水平,否则心灵会被物资贫乏而束 缚,没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升华。中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阶段 的选择决定了老年阶段如何度过。 有人选择继续冲刺物质高度,为了 能得到更多的物资享受。有人选择温饱无忧后追求心灵归属思考老年 如何度过,如何面对死亡。物质欲望是人类目前最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只有不断的索取和创造才能证明自己存在于世间, 是最难控制的欲望 之一,并且永远无法摆脱,除非自性觉醒才有可能。老年,不仅是身 体机能衰老同时精神状态也在衰老, 这个时候最怕的是身体不好,导 致生活质量迅速下降,更害怕疾病和死亡的降临。如果我们在还未老 去时,能早些觉醒,能早点发现自性的存在,那么净土就在我们心里,
不在他处,更不需要向外索求。
此生此世,在人世间,害怕孤独寂寞、害怕穷没钱、害怕身患疾 病、害怕自己没有社会地位和价值。内心始终是忐忑不安,片刻不得 安宁,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和索取,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如何 才能得到心灵的安宁、身体的健康?如何控制和消亡内心过多的欲 望?觉醒的时机在哪里?每个人寻找的路径都是不一样的, 只有一点
是相同的,每个人的心识和自性的觉醒不要向外寻找, 而是需要内心 的反省(内省),通过观察内心(内观)才有觉醒的机会。我个人认 为,如果人到中年后还没有去思考衰老和死亡的课题, 只是一昧地去
回避、不敢面对和直视,可能真的来临时只能心怀恐惧地与这个世界 说再见,那时候的心识体验将是非常糟糕的,与从容、微笑、安心、 宁静都是无缘。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里缺乏这一课。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是它不是传统意义的小说,里面的故事和人 物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有种轮回几世的感觉,并且把很多的佛教思 想和作者自己的感悟以散文的形式穿插其中, 算是别具一格的表达方 式,最重要的是能吸引我看下去,现在有太多的书没法看下去,能看 下去并且看完的书,对我而言就是一本好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