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水鱼类不论有球型还是无球型的肾尿中,都有氮废物排泄,但其占总氮量的百分比很小。氨、尿素和氧化三甲基胺(TMAO)是主要的氮终产物,但大多从鳃排出,只有肌酸、肌酐和尿酸等才由肾脏排出。另外,板鳃鱼类的含氮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但它们把尿素保留在体内以保持高的血浆渗透压,因此尿素成了有用的产物。当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使其不丧失。 返回 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调节 主要内容概览: 1.概述 2.肾的机能 3.含氮废物的的排泄 4.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 排泄的概念与排泄的途径(P205) (一)排泄的概念: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或机体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盐分及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 (二)排泄的途径 1.呼吸器官(肺、鳃):氨、二氧化碳和某些离子; 2.消化道:胆色素;一些无机盐,如Ca2+、Mg2+、硫酸盐等; 3.皮肤:主要为水分及多种盐分; 4.肾:尿,可根据机体情况调节尿的质和量。 二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P205-207)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一般结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围肾小球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 三 鱼类的肾脏 胚胎期:前肾; 成体:中肾。鱼类的中肾块状,无髓质和皮质之分。有泌尿和渗透调节作用的是肾的后部。 硬骨鱼类的肾小管较简单,典型的肾小管可分为颈节、近节、远节和集合管等部分。许多集合管最后汇集到中肾管,左右中肾管汇合形成膀胱,从膀胱发出的管开口于泄殖孔。 四 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的成分中,主要是水分。占95%以上,其它为固体物,固体物中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哺乳动物尿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肌酸酐、尿酸、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以氯化钠为最多,其余有硫酸盐、铵等。 鱼类尿中有机成分种类与哺乳类有所不同,它们的尿液中含氮量仅占总排泄氮的极小部分,一般淡水鱼低于海水鱼,主要成分为肌酸、肌酐和尿酸。而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常以无机氮或尿素的形式从其它途径排出体外,而不存在于尿中。尿中的无机盐主要是Na+、K+、Ca2+、Mg2+、Cl-、硫酸盐、磷酸盐等。 哺乳类的尿液成分含量是随着机体的食物营养情况和代谢情况而不同。鱼类的尿液成分则随着鱼类食性和环境等的差异而有更大的变动。如肉食性鱼类的尿,普遍呈酸性,而草食性者则呈碱性反应。 返回 第二节 肾的机能 一 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血液在肾小球和髓袢处两次分成毛细血管,继而依次汇合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最终汇入肾静脉。 肾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粗而短,血流量大,血压较高; 入球小动脉口径粗于出球小动脉口径,有利于血浆成分透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腔;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液经过肾小球后,血流减慢,血压降低,有利于小管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二 尿的生成(P208-217)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附图)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率(P209):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毫升数,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P217-218) 1.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透性过强 2.有效滤过压(P209)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附图) 3.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是指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小管液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将全部或部分地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并转运到管外返回血液的过程。 位置: 近球小管:多数物质 其它管段:少量 方式: 被动重吸收:水、尿素 主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Na+、蛋白质 结构基础:刷状缘、基底纹、线粒体 选择性:水分:99% 葡萄糖、蛋白质:全部 Na+、Cl-、Ca2+、Mg2+、K+:绝大部分 尿素、尿酸、SO42-、HPO3-、PO43-:大部分 肌酐: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排泄作用) 此处,分泌作用指的是小管上皮细胞将新陈代谢产生的物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怎样选购冰箱.doc VIP
- 202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查房.ppt VIP
- 魏晋玄学课件.ppt VIP
- 2020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教案(共4课)(2020新版).pdf
- 2024年包头市九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 2021年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二年级数学上册 作业本提优-第三单元提优测试卷 (含答案)(苏教版).docx VIP
- 工作票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上岗资格考试题B卷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