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视角下认知世界的桥梁.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哲学视角下认知世界的桥梁 一、隐喻:学术研究之热点 隐喻研究可以说是语言学界的常青树。谢之君在《隐喻认知功能探索》中对隐喻的研究做了较为细致的三个阶段归纳:第一阶段,自亚里士 多德到 20 世纪 30 年代 ; 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 ; 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亚里士多德时代从修辞角度出发提出“替代论” ;17 至 18 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和哲学家维柯 (Vico ,1668—1744) ,首先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原始人类的人性、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宗教、社 会制度、历史、习俗等文化现象进行统一、全新的解释。法国哲学家 和思想家卢梭 ( Rousseau,1712—1778) 和德国哲学家、批评家赫尔德 (Herder ,1774—1803) 在《语言的起源》一书中认为人类语言的起始就是隐喻性的。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的创始人卡西尔 (Cassirer , 1874—1945) 认为,在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人类语言的隐喻表达性能 已经超过了其逻辑和推理的思维能力,人类隐喻思维具有“神话思维”的功效。 第二个阶段是语义学研究时期,以理查兹 (I .A.R ichards) 和布莱 克(Blake) 为代表。理查兹提出了著名的隐喻“无所不在的原则”,认为语义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话语有密切的关系。布莱克拓展了他的理论,他们从语义层面剖析提出“语义互动论”。第三个阶段是多学科研究阶段,主要以西方哲学、语言学、符号学、认知科学、人类学等学科专家、学者为主流,对于隐喻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热潮,学术 界涌现了各种新的隐喻理论,掀起了一股“隐喻热”。 1980 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Weliveby) 一书出版,作者莱考夫 (Lakoff) 和约翰逊 (Johnson) 在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的命题,并将隐喻纳入人的行为活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语言符号等研究范畴, 具有哲学和语言学的重要意义,是隐喻研究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1994 年,吉伯斯 ( R. W.Gibbs) 在《思维的诗学》 (ThePoeticsofMind) 一 书中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脑力思维。人通过这种思维能力,把一个知识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上,从而创造出新的认知,完成了人理解自身和世界的过程,该书被莱考夫称为“认知科学的佳作”。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影响较大的有比宾英德克亚 (BipinIndurkhya) 的《隐喻与认知:互动观》 (MetaphorandCognition : AnInteractionistApproach) ,它由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进入心理学、 语言学和哲学、大脑神经系统学等领域,揭示了隐喻背后机制的重要认知角色。国内 90 年代开始,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介绍相关隐喻理论的专著和系统的评述,例如林书武 (200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2000) ,胡壮麟《认知语言学》 (2004) ,张沛《隐喻的生命》 (2004) , 赵维森《隐喻文化学》 (2007) 等,为我们提供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视角。目前,国内外对隐喻学的研究已不再偏执于“语言问题”,“语言装 饰现象”或“语言的特殊使用”等修辞学或文学范畴,而逐步演变为“属于思想、活动、行动”的自成体系的多学科、多维度的隐喻思维机制、性质和功能的研究。 二、隐喻思维构建认知世界的桥梁 隐喻研究从作为修辞手段的语言研究转到作为思维现象的概念和认知 功能研究,其目的在于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丰富的隐喻现象来了解人 们“如何有系统地应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进而了 解人们的思维及表达思想的模式。”[ 2]隐喻通过对没有任何联系的 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认识事物的本质 特征。所以,隐喻性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新视角。 我们通过构成英汉造词的一些例子来感受一下隐喻性思维是如何生动 形象地表现文化与生活的。 1.通过隐喻,词义得到延伸翻看词典的释 义,很容易发现在很多词的本义后面都会有一些由隐喻产生的引申义。 如:英语中的 pupil 原义可以指瞳孔,引申出“小学生”之义,来源 于瞳孔中的小人。 crane 原义可指鹤,但后来出现的起重机在外形和功 能上和其有相似之处,所以, crane 后来也有了“起重机”的意思。类 似的这种词义延伸,汉语中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如风眼,锁眼,嗓 子眼,心眼,肚脐眼等词语中的“眼”可以延伸为“小孔”之义等。 2.通过隐喻,词性得以转换如英语 pocketthemoney( 把钱放进口袋 ) 中, pocket( 口袋 ) 由名词转换为动词,表示 toputsome-thingintothepocket( 把东西装入口袋

文档评论(0)

150****0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