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抗生素 - 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霉素的发现 专家介绍说,从抗生素问世起,耐药菌也就应运而生了。据统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到了1999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到2000万。直到媒体开始对超级细菌爆料,普通民众才发现,抗生素与微生物制衡的天平已经被打破。在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统计,中国公民平均每人每年打点滴抗生素为 8瓶。而多数医院的实际情况是: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70%,其中外科患者比例高达97%。监测报表显示,患者住院一次使用抗生素可达5种之多。 常用抗生素有-?类 (1)β-内酰胺类 ①青霉素 ②头孢菌素 (2)氨基糖甙类 (3)四环素类 (4)大环内酯类 (5)氯霉素类 (6)林可霉素类 (7)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 (8)抗真菌抗生素 (9)抗肿瘤抗生素 (10)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11)人工合成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恶唑烷酮类(异恶唑类)、硝基咪唑类 。 一、β-内酰胺类 ①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钾、新生霉素、苄星青霉素、甲氧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呋布西林、阿帕西林、阿莫西林、阿洛西林、匹氨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鼠咬热、李斯特菌感染、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8)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9)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臻、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②头孢菌素:四代头孢 第一代: 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硫脒、头孢克罗、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 第二代: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丙烯、头孢尼西 第三代: 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地秦、头孢噻腾、头孢地尼、头孢特仑 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 第四代: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南 抗生素作用 头孢菌素类是由以7-氨基头孢烯酸(7-ACA)为活性母核,经加上各种侧链结构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与青霉素一样均具有 β—内酰胺环。现在使用的分类系统是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现有品种有头孢噻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