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郑黄帝故里祭祀仪式论黄帝陵祭祀问题-精品文档.docx

从新郑黄帝故里祭祀仪式论黄帝陵祭祀问题-精品文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郑黄帝故里祭祀仪式论黄帝陵祭祀问题 一、黄帝互处重要活动史迹的论定 黄帝,是 4000 多年前率领我中华民族由史前蒙昧时期进入文明时期的一 位杰出的氏族部落的领袖人物, 因而也就成了我们现代中华民族 的人文始祖。他的这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早在 2000 多年前 就受到普遍认同。 所以, 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我国第 二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中,开篇第一句就 载明“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五帝中其余四 帝,即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以及舜所传的帝禹,均为黄 帝后裔。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在《五帝本纪》最后又写道:“学者 多称五帝,尚矣。”还述及他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 南浮江淮,“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可见黄帝在 上古时之中华大地上是有口皆碑, 备受尊崇, 因而其活动遗迹也 甚多。据《史记 ?五帝本纪》所载,黄帝曾居轩辕之丘,邑于涿 鹿之阿,崩殂后葬在桥山。这即为黄帝最重要的三处史迹。 黄帝所居之轩辕之丘, 据历代学者研究, 均认为在今河南新 郑市。南朝刘宋时人裴驷在其著 《史记集解》 中载皇甫谧述黄帝 ? 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唐代李吉 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载:“郑州新郑县本有熊之墟。”近当代 许多史学家也都论定轩辕丘在今新郑。 如钱穆先生就断言: “古 代黄帝部落之居地,应在今河南新郑,断无疑矣。”因而今新郑 市作为黄帝所居之故里,已成公认。 黄帝所邑之涿鹿,东汉班固在其所著之《汉书》中曾多次提 到,如在《汉书 ?地理志》中就在上谷郡下记有涿鹿县。实际上 涿鹿一名在战国文献《竹书纪年》中也出现过。南朝梁时人刘昭 在《后汉书 ?郡国志》的上谷郡涿鹿县下作注,引西晋时人皇甫 谧著《帝王世纪》所述,指明涿鹿为“黄帝所都,有蚩尤城、阪 泉地、黄帝祠”。 以后历代史籍与地方志书皆有类似记载。 迨到, 20世纪 80 年代初,已故之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王北辰教 授曾亲往考察,在今涿鹿县城东南 40 里处踏勘了这座古城。该 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长约 510—540米,东西宽约 450—500米,南、北、西尚存有断续之残墙,高约 3—5米,上 宽约 2.5 米,底宽约 10 米,夯层厚 10-14 厘米。从出土之多 种石器及遗存之战国与汉代文物看, 该城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一个 先民聚居地, 且一直沿用到汉代, 因而该城应为黄帝为征伐炎帝 部落与蚩尤, 部落而建造的城邑。 但也正如《史记正义》 所引《舆 地志》云,此城为黄帝初都,后即迁往有熊。 黄帝所葬之桥山, 因太史公未指明具体所在, 后世学者对此 都十分关注,做了不少工作。如东汉班固在撰《汉书 ?地理志》 时,根据《史记》之《孝武本纪》与《封禅书》所载汉武帝刘彻 北巡朔方时, 曾“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的史实, 在上郡 阳周县条下载明“桥山在南, 有黄帝冢, 莽曰上陵 ?r ”。东汉时, 因阳周县被撤除,故《后汉书 ?郡国志》中未再记桥山与黄帝陵。 后至明清时,一些史籍、志书又根据班固与北魏时人郦道元在 《水 经注》中的记载,论定西汉,阳周故城在今绥德、子长商县境内 之淮宁河上游, 桥山与黄帝陵自当在淮宁河上游南岸。 但还在北 齐时,”魏收在其撰写的《魏书》之《地形志》中却将载有桥山 与黄帝陵的阳周县系于幽州赵兴郡下, 后至隋改名罗川县, 至唐 改为真宁县,至清改为正宁县。而唐代成书的《括地志》,更将 黄帝陵定在罗川县东之子午山上。以至到唐代宗大历五年 (770 年) ,唐王朝正式下诏在坊州中部县,即今黄陵县置庙,将黄帝 列入祀典。尽管在这之后, 《大明一统志》在记载了中部县的黄 帝陵外, 还记载了庆阳府之子午山与黄帝陵, 甚至还提到平谷县 鱼子山黄帝陵;清代成书之《日下旧闻考》在卷 142 平谷县,又 提出了“妫州桥山”之说, 等等,但都未动摇今陕西黄陵县黄帝 陵的地位, 自唐之后历代都是在中部县黄带陵祭祀黄帝, 迄今已 1230余年, 1944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中部县改名为黄 陵县,更突显了它在众多黄帝陵冢中的独尊地位。 二、新郑黄帝故里祭祀礼仪之特点 本文前一节已论明有关黄帝三处最主要的史迹之所在, 也述 及另一些史迹之状况。 当然还有一些史迹也颇具意义, 未便一一 列述。本文所论及的上述三处最主要的史迹, 现均开展祭祀活动, 其中又以黄陵县黄帝陵与新郑市黄帝故里祭祀活动规模大, 影响 广,且颇为规范。这里仅举一例,试对新郑黄帝故里祭祀礼仪之 状况与特点略作述评。 2003年10月26至 28日,在新郑市黄帝纪念馆举行了“癸 未年世界客屑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 10 月 27 日上午参加拜祖活动的各界人士达 3000 多人,其中国内 外客家社团有 110多个, 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