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2谁轻谁重》课教学设计23(20210227210945).docx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2谁轻谁重》课教学设计23(20210227210945).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轻谁重》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2 课,其隐含的概念 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在一年级阶段学 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 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只需要了解 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 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 “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学生分析】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 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 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 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 致比 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 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 称量的 准物。 科学 度目 展 一步研究物体的 趣和愿望。 科学技 、社会与 境目 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 点】 重点:1. 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并且可以被 量; 2.用掂量、称量等 量方法可以比 物体的 重, 不同的方法可能 致比 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点:用称量的 法 行 量并 【器材准 】 球、相同大小的木 和塑料 、 相同材 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 皮、 易天平 1 台(含称量 )、同 大小的回形 若干、学生活 手 册每 3 条 、班 。 【教学 程】 一、复 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 用到的各种物体( 球、木 、橡皮??)的 片,提 :“看一看我 察 的 些物体, 我 怎 知道它 的 重呢?” 学生 如何知道物体的 重。 意 : 学生 比 重方法的原有 知水平, 了解学 前的概念掌握程度, 并 践科学的比 方法奠定基 , 激 学生 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 5 个物体 :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预测轻重之前,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 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 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 2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 (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 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 “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 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 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 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 5 个物体,感受 5 个物体的轻重,这 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 。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 “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 ”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 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9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