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乡的人,没有退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退路 我在济南出生,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春期,直到十八岁读大学才离开。父母也都 是在那里长大的,爷爷家和外公家相隔只有几条马路。所以除了它之外,再也没 有别的可以称之为故乡的地方。 可是我对这座城市似乎毫无感情。或许有,却不在我可以感知的范围内。 无论多久不回去,也不会想念。不想念那里的马路,不想念那里的食物,也不想 念那里的方言。遇到济南来的人,不会觉得亲切,听到别人夸赞那里,也并不感 到骄傲。看全国城市天气预报,听到它的名字,也不会想知道那里的天气是怎样 的。对于那座城市,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就算是在梦里,也绝少会回到那里。当然会梦到童年的事,很多,但在那些梦里, 故事的背景都是架空的,孩子们在没有名字的街道上奔跑,周围的楼房面目不清。 如同幼时的剪纸,人形被沿着边线挖拓出来,贴在一张白纸上。 或许是扎根太浅的缘故,没有太多勾连与绞缠,以致后来那些根须是如何一点点 离开了泥土,也完全不知道。只是从未觉得痛。 回想起来,那些年的成长里,似乎一直有一种去故乡化的倾向。或者说,去的不 是故乡,而是地域性。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已经开始试图摆脱故乡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 首先是摆脱方 言。那是八岁那年的事。在此之前,我一直讲的是济南话。那一年,跟随在大学 教书的父亲搬进大学家属院,转入附属小学。那里的小孩都讲普通话。这让他们 感觉自己有别于那些 社会上的孩子”。 而刚来的我,就是 社会上的孩子”。 你在说什么啊?我听不懂。”当我无意用了方言里的某个词,同桌就故意流露出 一脸费解的样子。我则红了脸庞,羞愧难当。后来对开口讲话就变得很警惕,每 次先要在头脑中拣选一番,确保每个词都是标准的。那些方言里的词语,被我拣 起又丢掉,扔得越来越远。因为废置太久,最终离开了我的字典。想来因为羞耻 而做出的改变,大抵都会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吧。 那座大学坐落在城市的最东边,当时周围还很荒凉。要坐很远的车才能到市中心, 只在周末的时候我们才偶尔会去。大多数时间,我们几乎不离开那座大学校园。 一切都在里面了。我的家、我的小学、邮局、银行、医院、游泳池、图书馆、公 共浴室,还有放映电影的社会礼堂?…那座校园是一个城中城,隔绝于喧杂的市 井。如果说我真的有一个故乡的话,我的故乡应该是那个校园。它是孑然孤立的 存在,无法被视作是那座城市的一部分。 搬进那里的时候,激扬、绚烂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过去了,理想虽然已经被扑灭, 但商业时代还未到来,九十年代初的大学,像一座末世的花园,尚有一点罗曼蒂 克的气息逸荡在空中。穿着粗毛呢裙子的女学生捧着诗集穿过校园, 傍晚的图书 馆前面,三两个男生坐在草地上唱歌、弹吉他。假日的回廊里,挤满了诗社的人, 念着我听不懂的华美诗句。父亲教中文,担任某个班级的辅导员,曾经把他们的 毕业纪念册带回家来。我翻看着那些学生的照片,他们渺渺地站在山谷里和溪涧 边,迎着灼目的阳光,一脸的憧憬。在那些深情的留言里,被提到最多的词语是 梦”、风景”和远方”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太真实。剔透、纯真, 没有烟火气,像书里走出来的人,两只脚悬在空中。我无端地牵挂着这些完全不 认识的人,想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我幻想着自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迟早会的, 我以为,等我长大了就会变成他们。谁知我在走,时代也在走。我没有成为他们, 而他们也不再是他们了。那本毕业纪念册一直被我放在床头柜里。不知道是否把 它放得近一点,他们的梦和远方,就会也和我有关。我把自己的梦织进了他们的 梦里。那些应该深埋在故乡的根须,或许也都扎根在了他们的梦里。 沒有熙攘的街道。没有喧杂的市场。没有小市民的智慧与蒙昧。那座大学校园就 像一只巨大的钟形罩。我在其中生活了近十年,蓄养出一副耽于梦想的性情,日 后走到现实里去,如同曝露在太暴烈的阳光里,始终无法睁开眼睛,将眼前的一 切看清楚。 此外,还有另外一股力量,将残剩的根须拔离出那片土地。九十年代初,出国成 为一种潮流。班里有同学的父母,趁着因公出访的机会跑到美国,在那里留下来。 还有人的父母下了海,去莫斯科做生意。虽然只是极少数,却给这座闭塞的校园 带来一丝不安分的空气。那时候,有个女生的妈妈在日本,给她寄回印着玫瑰花 的太阳裙和镶满碎珍珠的发卡。体育课上,她站在正午的太阳底下,那只发卡里 的每颗珍珠都像一只小碗,溢满了阳光。她带我们去她家玩,用镂着金线的骨瓷 杯子喝茶,拿出梳着栗子色麻花辫的洋娃娃给我们看。 后来同学当中盛传,她妈 妈在日本做的是不正经的职业。 我也是流言的传播者之一,对此毫不怀疑,或许 是出于一种阴暗的嫉妒心理。我还很嫉妒前排的一个女孩。假期和父母出去玩的 时候,她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丹麦少年,彼此留下联络方式,后来一直通信。圣 诞节的时候,那个少年寄给她一本硬壳童话书,还有一块巧克力。很快,各种舶 来品涌进我们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