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能投入到人物内心世界。 2、领会对比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立志振兴中华!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诗人臧克家曾经在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生接: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司马迁也说过:人固有一死,(生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深得敬意缅怀一位虽死犹荣的革命前辈---李大钊。 出示李大钊资料,他的女儿李星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父亲,写下了这篇动人心魄的---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题延展: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交流预习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叙述了李大钊 和 的事。(学生回答) 研读共品(一) ①学习“被捕前”这一部分 ②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这一部分,思考:父亲对于我前后的 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圈画相关语句并思考。 ③师友交流 ④师生交流 父亲对于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说明当时局势严峻。 (点出对比的写作手法,并体会他的作用) ⑤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局势的严峻呢? (问题驱动 层层深入) ⑥如此严峻的局势,从去还是留的问题上,父亲的选择是?母亲以及朋友的态度是?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七段,在读中感悟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⑦引领学生梳理学习方法 找句子,明确对比--品读语句,体会对比的作用-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研读共品(二) ①按照学习“被捕前”的学习方法,任选“被捕时”或“法庭上”的场景进行阅读,在读中圈画批注感悟。 ②师友交流 ④师生交流 被捕时这一部分,抓住我和父亲在语言、神态等的对比,突出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法庭上”这一部分,父亲的镇定自若与我与母亲的悲痛形成对比,包括父亲和法官的对比。 学生能够回答时,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互助释疑 学习了被捕时和法庭上这两个部分,你还有没有疑惑的问题? (学生思考;预设:她的哥哥是谁?) 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心怀,残暴的酷刑没能击垮父亲,穷凶极恶的敌人也没能撼动父亲的意志,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的他呢?---引出22段------有感情朗读,加深对李大钊的情感体验。 小练笔:临刑前的李大钊 展开想象,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写临刑前的李大钊又是怎样的? (预设: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当时刑场上会有哪些人?) 师友交流--师生交流 情感升华 ① 在我们悲壮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李大钊这样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献身,他们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配乐观看幻灯片(杨靖宇、黄继光、邱少云、江姐、赵一蔓) ②齐诵《少年中国说》片段,激发爱国情感,弘扬红色基因。 ③宣誓: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发奋图强 振兴中华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本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能运用圈画、批注以及师友交流的方式来辅助自己的语文学习。 采用我校师友互助模式,一名学师帮扶一名学友,课堂上由学友先回答学师再进行补充和评价,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潜力的发挥。 2、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理解模糊。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效果分析 一?、朗读指导的扎实、有效? 在整堂课中,能以朗读为理解、体验的主线,精心设计了个别读、分角色读、对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较为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设身处地读,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想象画面读等,都使朗读的效果凸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滋有味。? 二、学习方法的渗透、运用? 。在老师知道“被捕前”这一部分后,引领学生梳理学习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被捕时”“法庭上”这两部分; 在学生领会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后以及它的作用后,我们进行了“临刑前的李大钊”这一小练笔,让学生想象当时刑场的场景,会有哪些人,他们会有什么表现?李大钊会有什么表现?运用对比的手法完场这次小练笔。学生的情感投入了,思维发散了。笔下的李大钊的伟大形象更深入人心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 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好教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作者采用第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