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和上古音 (一)上古的韵部 (二)上古的聲母 (三)《诗经》的用韻 (四)雙聲疊韻和古音通假 (一)上古的韵部 · 定义 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合在一 起,原则上就是一个韵部。 ? 注意: ( 1 )“韵”区别声调;“韵部”不区别声调和韵 头(介音),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 2 )中古音一般說韻,上古音一般說韻部。具体 到某个字,中古一般说“×韵”,上古则说“× 部”。 (一)上古的韵部 · 研究历史 · 朱熹的叶音說 ? 叶( xi é )音:由于語言的發展,原本和諧的 《詩經》韻腳,讀起來不太協調了。南北朝時期, 人們為了說明《詩經》押韻和諧,于是改讀某些 韻腳字以求和諧。這就是所謂的“協句”。唐代 陸德明稱之為“協韻”。到了宋代朱熹全面采用 這種方法來說明《詩經》的用韻情況,稱之為 “叶音”。叶音是由于古人不懂古今語音的不同 而采用的一種改讀《詩經》韻腳字的錯誤方法, 是不科學的,在清代已經受到學者的徹底批判。 (一)上古韵部 · 研究历史 · 朱熹叶音例证 ? 教材 542 页例证解读: ? 《诗经 · 周南 · 关雎》:“参差荇菜,左右 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朱熹: “采,叶此礼反( q ǐ); 友,叶羽已反 ( y ǐ) 。” ? 《诗经 · 邶风 · 瓠有苦叶》:“招招舟子, 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朱 熹:“ 友,叶羽轨反( wěi ) 。” (一)上古韵部 · 研究历史 · 叶音说的本质 及影响 ? 本质:强改字音以求叶韵,并非真正探明了《诗 经》的本音。 ? 错误:对于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懂 得古韵是发展变化的。 ? 影响很坏。如: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这 样标注前面所举两章诗的韵部:《关雎》章:韵 读:之部 —— 采(此止反)、友(音以);《瓠 有苦叶》章:韵读:之部 —— 子、否(音痞)、 否、友(音以)。 (一)上古韵部 · 研究历史 · 韻部研究 ?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提 出著名的观点:“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 更革,音有转移,亦势必所至。故以今之音读古 之音,不免乖剌而不入。”(《毛诗古音考》) 以后顾炎武、段玉裁、王念孙、黄侃、王力等学 者逐步加深了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取得了丰碩的 成果,至此,上古韵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一)上古韵部 · 研究上古音的材料 ? 研究上古韵部最重要的材料是《诗经》, 它是划分先秦韵部的主要根据。 上古三十韻部 甲 陰聲韻 類 入聲韻 - k 陽聲韻 - 乙 陰聲韻 類 入聲韻 - t 陽聲韻 - n 之 職 蒸 微 物 支 錫 耕 脂 質 魚 鐸 陽 歌 月 元 侯 宵 幽 屋 藥 ( 沃 ) 覺 東 冬 文 真 丙 類 入聲韻 - p 緝 陽聲韻 - m 侵 葉 ( 盍 ) 談 二、上古声母 · 研究概况 ? 上古声母的研究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 , 后来章炳麟、黄侃、曾运乾、钱玄同、 周祖谟、王力等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问题尚不少,各 家意见有分歧。此外还有个上古有没有 复辅音的问题,看法也不尽一致。 二、上古聲母 · 主要理論 ( 1 ) 古無輕唇音 。清代錢大昕提出。 ( 2 ) 古無舌上音 。清代錢大昕提出。 ( 3 ) 娘 日歸泥。近代章炳麟提出。 ( 4 ) 喻三歸匣。 近代曾運乾提出。 ( 5 )喻四歸定。近代曾運乾提出。 ( 6 )照二歸精。黃侃提出。 問题:請同學們參照《廣韻》聲母表和三十六字 母表 說明上述理論的含義。 參考資料:《廣韻》三十七聲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又次清 又次浊 唇音 重唇 幫 滂 並 明 舌音 舌頭 舌上 齒音 齒頭 正齒 牙音 喉音 半舌 半齒 端 知 精 莊 章 見 影 透 徹 清 初 昌 溪 定 澄 從 崇 船 群 泥 娘 生 書 疑 喻 來 日 心 俟 禪 曉 邪 匣 重點理解:古無輕唇音 所谓“古无轻唇音”,就是说上古没有“非敷 奉微”四个声母,它们是中古时期才从“帮滂 並 明”四个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證明材料舉例: ( 1 ) 异文:如“匍匐”又作“扶服、扶伏、蒲伏、 蒲服”;“伏羲”又作“庖羲”。“馮( p í ng )琴” 又作“伏琴”;“汾水之陽”(《莊子 · 逍遙遊》) 司馬彪本作“盆水”;“文水”又作“门水”。錢 大昕同時還舉了諧聲、直音、反切、聲訓等多種材 料,我們不一一列舉。 重點理解:古無輕唇音 ( 2 )方言證明材料 在厦门方言的白读音中,许多轻唇音的字 仍然读为重唇音。 ? 非母:方、风、飞、斧、反 —— p ? 敷母:芳、藩、蜂、讣、纺 —— p 帆、浮、缝 —— ph ? 微母:尾、未、无、微、文、物 —— b 问、物、晚 —— m 重點理解:古無輕唇音 (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