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或Q kA tm
从传热基本方程
或
Q kA tm
(
t
Q —.m
1
kA
传热推动力
传热热阻
4-11 )
4-lla )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与减少热阻 ,也就就是设法增大 tm或
者增大传热面积A与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就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就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 ,都就
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 ,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 Q,A, K , tm及有关
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就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 Qh,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 Q c,即Qn Qc,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i)比热法
Q mhcph T1 T2
mcCpc 12 11 (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1或W;
mh,mc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1;
Cpc,Cph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J、(kg、k)-1;
T1,T2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 (° C);
t1,t2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 C)。
(2 )热焓法
(4 — 13 )Q m(11 I2)
(4 — 13 )
式中 丨1 ――物料始态的焓,kJ、kg-1;
丨2――物料终态的焓,kJ、kg-1。
2 ?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4—14 )Q Gr
(4—14 )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 ,kg、s-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就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 ,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Qh Qc Q损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 Q损(2~5%) Qh
三、平均温度差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与液体沸腾时 ,温度不变,则:怙=T- t =常数
?—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tmT t1 T t2t1
tm
T t1 T t2
t1 t2
lnT
t2
In」
t2
(4-15 )
式中 垢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 ,温差大的一端为 乞,温差小的一端为 t2 ,从
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t ti t2
当tl / t2 2时,则:m 2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 — 15 )完全一致。
?复杂流动时 tm的计算
(4-16)流体就是复杂错流与折流时,其tm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m系 tm逆 t
(4-16)
式中 怙逆――为按逆流操作情况下的平均温度差 ,
t——为校正系数,为P,R两因数的函数,即:t=f(p,R),对于各种换热情况下的 1
值,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
tm的计算要注意:
(1) 计算通常用式(4-15)所示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当t1 / t2 2时,可用算
术平均值代替。
TOC \o 1-5 \h \z (2)为避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计算错误 ,最好用图示出流动方向并注明温度 :
T1 逆流 亠 T2
上2 t1
当冷、热流体操作温度一定时,tm逆总大于tm并。当要求传热速率一定时,逆流所需 的设备投资费用及操作费用均少于并流 ,故工业生产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逆流操作。
四、总传热系数K的确定
总传热系数K值有三个来源:一就是选取经验值 ;二就是实验测定值;三就是计算。
1. 1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 K值,可参瞧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 ,P239表4-2及谭天恩等 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 P232表5-3。K值变化范围很大,选取K值时应注意换热器型式及
冷热介质均符合要求。
2 . 2.现场测定总传热系数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 Q KA tm,当传热量Q、传热面积A及平均温度差 tm为已知时,
则可测出某换热设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 K值。
3. 3.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就是由热流体对管壁对流 一管壁热传导一管壁对冷流体的
对流所构成的串联传热过程,利用串联热阻的关系,即可导出总传热系数 K的计算式。
若以传热管外表面积
A0 A0 d°L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 K0为:
k 1
K° 1 A0 b A0 1
di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 A Aid i L为基准
di
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 A Ai
d i L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 Ki为:
若以传热管壁的平均面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