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构凤凰古城人文教育之轨迹
[ 摘要 ] 适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际 ,文章从凤凰古城
的人文教育中有所借鉴 ,探索凤凰古城的人文教育轨迹 ,开创
人文教育的新思维 ,拓展人文教育改革的新领域。
[关键词 ] 凤凰古城 ;人文教育 ;轨迹
[作者简介 ] 杨碧珍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研究
方向 : 茶文化与茶叶营销 ,广东广州 ,510360
[中图分类号 ] F29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7-7723(2010)06-0084-0003
湘西凤凰 ,一个偏远的山村小镇 ,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
的人去旅游观光 ,在于其人文教育环境的巨大吸引力。 其人文
教育旨在古为今用、有所启迪、有所吸收。
一、传统文化促成凤凰古城对人文教育的召唤与生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有几千年的历
史。“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传
统文化的精髓已经饱含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湘西凤凰古城深
得传统文化的真谛 ,用富有人文关怀的传统文明来化民成贤 ,
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看作是凤凰古城人文教育发生发展的开
端。
(一 )历史成就凤凰古城人文理念
凤凰古城特定的历史际遇造就了凤凰人“弃武从文”
的育人理念 ,这种育人理念是凤凰古城文明开化的开端 ,是人文教育精神的生发。
近代以降 ,湘西凤凰城俨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虎踞龙
盘,枭雄云集。百姓尚未开化 ,兵者勇气可嘉 ,唯独文化缺失得厉害。一些乡绅名流、 将军把总于难得的休养生息之际 ,萌生
了教子习文的念头。 这就是凤凰人弃武从文育人理念的开端 , 成为了古城养育诸多文豪大儒的必要条件。
俗话道 :“学得文武艺 ,货卖帝王家。 ”凤凰人弃武从文也不无目的。千百年来 ,读书是富庶之人的专利 ,更是一种消
遣,当然也可看作是出相入仕的工具。 老一辈人厌倦了金戈铁马、寒心于马革裹尸 ,才会对下一代的前途作一些稳当的选择。但总的来讲 ,这是一种进步 ,因为凤凰人已经知晓一个道理,那就是“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毋庸置疑 ,弃武从文的思想拉开了凤凰人人文教育的帷幕,开拓了凤凰人修身立世的思维领域 ,从此结束了把所有时间都花费在 “拿起刀枪上战场 ,扛起锄头下禾田” 这种单调的乡勇生活。
(二 )私塾的严谨学风奠定其人文素养的基础
两千多年前 ,孔子兴办私学以来 ,私塾教育便成为古代
学校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产物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特征。私塾教的是什么 ?是孔门“四教”――文、行、
忠、信。汉人李充作疏 :“典籍辞义谓之文 ,孝悌恭睦谓之行 , 为人臣则忠 ,与朋友交则信 ,此四者教之所先也。 ”这些教学内容堪称我国最优秀的传统文明。再加上学堂里那把严厉的戒
尺,毫无疑问地奠定了凤凰人人文素养的发展基础。 那么小小的凤凰古镇 ,之所以能够走出文学大师沈从文 ,走出赫赫威名的陈氏三代 ,也就不难释怀了。
湘西凤凰城深居大山 ,远离尘世喧嚣 ,常理来讲 ,改革不易。但凤凰古城的私塾教育在当时来讲 ,确实是一种极具改革精神的教育。 凤凰古城的教育改革 ,朱其懿给凤凰人的文化学
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当时朱其懿任湘西督学 ,为振学风 ,他
废科举 ,兴实学。由朱其懿引导的私塾教育改革 ,惠及了诸多
凤凰学子 ,如众所周知的国民党第一任总理熊希龄 ,即是当时凤凰古城私塾教育的成功典范。
私塾教育的严谨学风与家庭教育的一丝不苟相结合 ,深得百年树人之要义 ,为凤凰人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熟知的沈从文、陈师曾、熊希龄都得益于此。沈
从文被称为从湘西走出来的 “风俗画家” ,他的文学创作与私塾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无关系。熊希龄、陈师曾二人更
不必说。其中熊希龄除学堂学习之外 ,其接受的家教也甚为严格。熊家三代军人 ,平日里“上马战场杀敌 ,下马训练士卒” , 但熊家的家庭教育也不含糊。熊希龄少年时便熟读四书五
经、诸子典籍 ,弱冠之年便以高中二甲进士 ,才气誉满湘西。
所有这些 “大人物” 的出现 ,完全可以证明凤凰古城以私塾为
教育模式的人文教育的成功。学文、学行、学忠、学信 ,都可
看作是一种充满人性的生命动态元素 ,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
人不可缺少的养成系统。 而凤凰人对这些元素的表达 ,正恰恰
成就了后代子孙自我价值实现的发展基础。
(三 )人性教育的自然本位凸显凤凰人的生命范式
人性教育必须以自然本性的回归为基础 ,强调的是自由自在的生命活力。 凤凰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对人性的理解极其深刻 ,甚至依托于天然条件 ,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超越 ,集中表现为凤凰人对自然的崇尚 ,对质朴的追求。 这种生活观念显然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范式。
凤凰人以自然为本位的人性教育得益于湘西钟灵毓秀
的自然风光。外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