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担子菌亚门.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担 子 菌 亚 门(Basidiomycotina);二、一般形态 一)营养体 菌丝体很发达,多细胞,有隔膜,一般为桶孔隔膜(锈菌和黑粉菌除外)。可形成菌索。 ;初生菌丝(Primary mycelium):又称同核体,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生隔膜,成为单核有隔菌丝(n). 次生菌丝(secondery mycelium):单核菌丝—单核菌丝、单核菌丝—牙管融合、质配,产生双核菌丝---次生菌丝(n+n)。 三生菌丝(thirdly mycelium):集结形成特殊形状的子实体(n+n)。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s) ;;一)有性生殖 1、性结合方式:除锈菌外,一般不产生生殖结构。菌丝直接结合。 2、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过程 ;3、担孢子 单核、单倍体、外生孢子、4个。 掷孢子:能够弹射。 定孢子:不能够弹射。 ;4、担子果 担子着生在各种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这些子实体叫做的担子果。 裸果型:子实层着生在担子果的一定部位,自始裸露于外。 被果型:担子果是封闭的、不开列。子实层包在担子果内,孢子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而破裂时才释放出来。 半被果型:子实层初期覆盖,成熟后全部裸露于外。 ;三、生态习性 一)习性 陆生,分三类: 寄生于绿色植物,黑粉菌、锈菌。 生活于树木的木质部、死枝、死木材上,木耳、多孔菌等。 腐生于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伞菌、腹菌等。 二)越冬方式 厚垣孢子;菌索或菌丝;多年生子实体。 ;四、分类 分纲根据:担子果的有无及开列方式; 冬孢纲 层菌纲 腹菌纲 ;(一)、冬孢纲(Uredinomycetes) 分为锈菌目和黑粉菌目 1、锈菌目 一) 概述 The rust fungi rusts. 150属,6000种。 无锁状联合, 常产生吸器, 局部侵染, 专性寄生。 ; 二)特征 1.无担子果。 2. 担子由冬孢子萌发产生。 3.担子形成4个细胞,每细胞顶端产生小梗,上面形成担孢子,有弹射能力。 ; 三) 多型性 0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I期:锈子器和锈孢子 II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III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IV期:担子和担孢子 ;第七章担子菌亚门;;第七章担子菌亚门;第七章担子菌亚门;第七章担子菌亚门; 四)分类 1目,2科。 锈菌目 栅锈科:冬孢子无柄,以栅栏状结合成一层 或多层,生于表皮下,或纵横排列成 柱状。 柄锈科:冬孢子有柄,孢子单生。 ;1、柄锈科 单胞锈菌属(Uromyces): 冬孢子单胞,顶端有一个发芽孔,光滑或有乳头状突起。 ;第七章担子菌亚门;第七章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Puccinia)冬孢子双孢,光滑或有瘤,每个细胞都有发芽孔。 ;;第七章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冬孢子双孢,光滑,每个细胞有两个发芽孔,柄长,遇水膨大。 ;第七章担子菌亚门;第七章担子菌亚门;多胞锈属(Phragmidium)冬孢子多孢,光滑或有瘤,每个细胞有2-3个发芽孔。 ;2.栅锈科 栅锈属(Melampsora)冬孢子单胞,紧密排列成一层。 ;层锈属(Phakopsora)冬孢子单胞,排列成多层。 ;第七章担子菌亚门;柱锈属(Cronartium)冬孢子纵横排列成柱状。 ; 二)黑粉菌目 典型的为内寄生,主要寄生在显花植物上,大部分在禾本科、十字花科、毛茛科、百合科、莎草科等,禾本科和莎草科上最多。危害子房、花药、花序、叶、茎等,少数危害根部。 ;1、形态特征 1)菌丝体:不发达,多在细胞间,有些在细胞内生长。寄生在植物的茎、叶部常可产生吸器;在生长点、雄蕊、子房等部位的菌丝一般不产生吸器。多数系统侵染,少数局部侵染。有些有锁状联合。 ;2)冬孢子——厚垣孢子 形成过程: 双核菌丝 原生质收缩 细胞壁胶化 冬孢子 ;3)担子与担孢子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 冬孢子(N+N) 冬孢子(2N) 先菌丝(2N) 担孢子 (N);2、黑粉菌的症状类型 花序黑粉菌:全部花序;部分花序;子房和胚乳;雄蕊。 茎叶黑粉菌: 瘿瘤黑粉菌: 根黑粉菌: ;3、黑粉菌的侵染类型 幼苗侵染型:来自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的冬孢子萌发后,侵入幼苗,菌丝在寄主体内随同寄主的生长发育遍及全身,引起系统性扩展,最后在植物体的特定器官或部位形成冬孢子,多数黑粉菌以此种方式侵染寄主植物造成系统侵染。如玉米丝黑穗病。; 花器侵染型:开花期病菌从寄主的花器侵入后,菌丝在种胚内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