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微生物学授课.ppt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微生物学授课.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支原体曾被认为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这一地位已经被纳米细菌所取代。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25u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以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直径10~16um),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此外,支原体还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培养细胞中生长。 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盖因缺乏细胞壁造成分裂时二个子细胞大小均所致。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衣原体(Chlamydia)很小,直径200nm-300nm,能通过细菌滤膜。有DNA和RNA,有革兰氏阴性细菌特征的含肽聚糖的细胞壁,但酶系统不完全,必须在寄主细胞内生活。砂眼是衣原体引起的,由于能形成包含体,起初被认为是大型病毒。 衣原体生活史特殊,具有感染力的个体称为原体(elementory body),体积小,有坚韧的细胞壁,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但具有高度的感染性 。当与易感细胞接触时,以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原体而形成空泡,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为始体(initial body) 。始体在空泡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在空泡内形成众多的子代原体,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随后大量的子细胞有分化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原体。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细胞内寄生,有摄能寄生物(energe parasite)之称。 图片说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梨子形的原体——A、吸附在巨噬细胞表面,B、进入细胞内部的原体。 立克次氏体形态多样,球杆状或杆状,0.3~0.6×0.8~2.0um。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均与细菌类似:具有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有革兰氏阴性细菌特征的含肽聚糖的细胞壁。 与衣原体的不同处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合成能力较强,且不形成包涵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美国医生H.T.Richetts 1909年首次发现它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故后人称这类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 * 光能营养型: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收集转化用于生物体自身的生长代谢; 化能营养型:分有机氧化和无机氧化,其中无机氧化又有以下四种方式: 1、NH3?NO2-?NO3- 2、H2S?S?SO32-?SO42- 3、Fe2+?Fe3+ 4、H2?H+ * 但以上界限并非绝对,很多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营养类型就会发生变化:如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的时候可以以CO2为碳源自养生活,而当有有机物存在时又可以行异养生活;在有光(厌氧)时,可利用光能,在无光(好氧)时,则可转为化能。 * 1、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应由简单无机物组成,而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则必须有机物; 2、碳氮比、速效与迟效营养源的比例; 3、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改变pH的能力,因此需要使用缓冲体系来进行调节,甚至是通过调节营养源和通气量来调节; 4、灭菌时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变化和pH的变化; 5、便宜,容易获得、方便运输和储藏的原料。 * 培养基的分类依据是不同。 * 1、细菌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但胞内的RNA、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有所增加,说明细菌并非处于完全的静止状态; 2、细菌以最大速率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此时细菌的代谢活性、酶活性高且稳定,大小比较一致,生活力强,是生产中合适的种子和科研中最为理想的试验材料; 3、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逐步不适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度下降至零,此时的活菌数是最高的; 4、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和有毒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细菌的死亡速率逐步增加并超过繁殖速率,此时细菌的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该时期细菌的死亡也是以对数方式进行的。 * 自然选育: 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的菌种选育。 优点:简单易行,可与生产同步进行。 缺点:频率低,10-8—10-9次/分裂。 诱变选育: 诱导微生物发生突变进行的菌种选育,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步骤。 影响诱变的因素:出发菌株、诱变剂的种类与剂量。 筛选的方法:通过选择/鉴别培养基加以识别。 杂交育种:借助有性重组,使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