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PAGE1 / NUMPAGES1
摆脱中国制造浮躁症
中国游客到日本去排着长队买电饭煲、电吹风机、马桶盖,不是因为它们更贴心、更智能,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晓波的文章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囚徒困境。
差距在哪儿,究竟有多大?一位日本学者说,如果说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无论是电器还是汽车领域,如果日本的技术水平是100的话,那时中国的技术水平恐怕只有10或者15,经过30多年的赶超式发展,中国制造是赶上来了,已经追到“90比100”了。“但对于高科技这种东西来说,从零开始追到90固然不易,要想从90追到100,那绝不是一步之遥,而是难于上青天。”
这就是差距――一公里并不远,从开头到现在,都不远,但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公里却非常遥远,应了古人一句话“望山跑死马”。用那位日本学者的话说,“这最后lO%的差距正是日本制造国际化存在的意义,它是最新的高科技的化身和代表”。
正是不懈地追求技术进步,日本科技界与产业界紧密合作,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几乎每年都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008年一年居然囊括4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而过去40年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只有一位――1986年,中国台湾的李远哲博士凭借其对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突破性成果而获得诺奖。
这些年,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我们在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大,但真正在高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应用并不出彩,相反,科研经费不断曝出“腐败门事件”,让中国科学界蒙羞。
在欧债危机中,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至今余音绕梁。但德国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什么“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强大的制造业是其抵御危机的铜墙铁壁。德国制造的产品,小到钟表、水果刀、桥梁,大到汽车、火车、轮船,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实际上,处在当下“90%阶段”的中国制造一样,“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历史地看,“德国制造”也经历了“灰姑娘”式的蜕变。德国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手法,不断学习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商标法》条款,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从那一时起,德国人开始警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品质。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建立高质量的制造业体系,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推动德国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严谨、细腻、精密的专业主义精神成就了它们,哪怕是一只马桶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文化是: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都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相比之下,中国语言中的高频词汇“差不多”,显示了一种消极负面不求精确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从挖掘机到马桶盖,中国制造普遍存在质量和精度不高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制造业潜意识里“差不多”和“赚快钱”的浮躁症。是到了痛下决心摆脱还债式的“宿命论”的时候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