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批判1940年代中国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解读.docx

男权批判1940年代中国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男权批判 1940 年代中国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解读 摘 要: 1940 年代,以萧红、张爱玲、梅娘等为代表的 一批女作家,尽管身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环境,出身、经 历和生活境遇也不尽相同, 但在这一阶段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向男 权挑战的旗帜。她们笔下的男性,或是旧文化背景下醉生梦死、 颓唐衰败的遗老遗少, 或是现代城市文明中的空虚苍白、 虚伪无 聊、自私庸俗、怨天尤人的市民知识分子,或是懦弱无能的继承 者、寡情薄义的丈夫、自私卑鄙的伪君子……总之,他们已失去 了罩在头顶的英雄光环,露出了其丑陋龌龊的内底。 一、引言 西蒙?波伏娃说:“为了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和男人一样平 等,女人一定要走进男人的世界, 正如男人也要走进女人的世界 一样。一切应该是完全对等的交流。” {1} 诚然,男女两性走进 对方的世界有多种途径, 而以文学的方式进入无疑是其重要的途 径之一。 客观地说,中国女性文学真正进入男性的世界始于“五四” 时期。“五四”时期,借助于“人的解放”、“个性解放”之东 风,女作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开始了以女性目光对男性进行观察 的进程,从而颠覆了中国文学史上只有男性对女性进行观察和叙 事的传统。这一时期,女性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风流潇洒, 令人仰慕; 有的卑鄙委琐, 令人鄙视; 有的懦弱无能, 可悲可怜。 但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 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 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批判和期待。 20世纪 30年代,女性文学在当时社会历史转型的影响下也 发生了转向, 由“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 向往婚恋自主的独 立意识,转向了追求社会性、投身革命实践的现实意识。这一时 期,女作家们在创作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五四”时代女 性对男性的批判精神, 但更多地表现为对男性革命者的追寻和追 随,她们笔下的男性形象成为希望和未来的象征。 而到了 40 年代,一度弱化了的女性独立意识重新崛起,女 性文学改变了 30 年代对男性的依赖和追随意识,重新开始了对 男权的怀疑、 抗拒和批判, 形成了自“五四”以来现代女性文学 创作的又一个精神高地。 这一时期, 女作家们的创作普遍表现出 的对男性的绝望和鄙弃, 标志着男性作为崇拜、 追随对象的时代 已经过去了, 代之而起的是对男性的怀疑、 抗拒和批判。 以萧红、 张爱玲、梅娘等为代表的一批女作家,尽管身处不同的地区、不 同的文化环境,出身、经历和生活境遇也不尽相同,但在这一阶 段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向男权挑战的旗帜。 她们笔下的男性, 或是 旧文化背景下醉生梦死、 颓唐衰败的遗老遗少, 或是现代城市文 明中的空虚苍白、虚伪无聊、自私庸俗、怨天尤人的市民知识分 子,或是懦弱无能的继承者、寡情薄义的丈夫、自私卑鄙的伪君 子……总之,他们已失去了罩在头顶的英雄光环,露出了其丑陋 龌龊的内底。 二、旧文化背景下醉生梦死、颓唐衰败的遗老遗少 生活之于作家是其创作的源泉, 作家的创作又往往基于其目 之所及、身之所历、心之所思、情之所感的人、事、物。张爱玲 出身贵族世家, 祖母是前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祖父张佩纶为同 治进士,是同治、光绪年间力主抗法的“清流派”名臣之一。但 是随着一个时代的崩溃, 这个显赫的家族也随之衰败了, 祖先的 光环挽救不了家道的颓势。而这个家族的男人又是那样的不争 气:父亲张伯宜抽鸦片、逛窑子、娶姨太太,是一个十足的败家 子;母亲一气之下远走欧洲留学,最终与父亲离婚。弟弟张子静 是个俊美的男孩, 遗少的家庭生活培养了他养尊处优、 不求上进、 麻木懦弱的性格, 而父亲的喜怒无常、 继母的刻薄虐待又渐渐销 蚀了他的意志,使他小小的年纪就变得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全 无志气。张爱玲最早所接触到、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就是这样的 家庭生活和这样的男人, 父亲和弟弟几乎构成了她对所有的男性 最初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和体验,使她很早就对男性产生了怀疑、 鄙薄的情感态度。 于是, 张爱玲在其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封建旧 家庭中的遗老遗少的形象, 在他们身上融入了自己对男性批判性 的思考。 张爱玲小说中的这类男性形象, 正如有学者概括的那样“即 丧失了封建的道德伦理精神, 更不具备现代意识的道德风貌, 他 们保留的旧时代的糟粕, 吮吸的是现代文明的溃脓。 他们不仅是 肉体上,更是精神上的‘软体动物和‘残废人” {2} 。这些 没落的世家子弟,或者精神堕落,放浪形骸、淫靡荒唐,终日不 务正业, 沉溺于“醇酒妇人和鸦片”之中不能自拔; 或者人品低 劣,人性尽失,靠“啃老婆”、嫁女儿而过活;或者浑浑噩噩, 软弱无能,以致病态。 《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靠着祖上遗下的家产过着蛆虫一 样的生活。只剩下男性的躯壳,而精神人格早已丧失殆尽。 《金 锁记》中的姜季泽,成日里混迹于烟花柳巷,不务正业亏空了家 产;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