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谜底的疑点与契合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鼓文谜底的疑点与契合点 内容提要: 在中国唐代, 人们在古陈仓发现了十个刻有文 字的鼓形石, 人们叫它“石鼓文”。 石鼓文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广 泛的兴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广泛研究了各家学说后,认为 以姚大荣为代表的观点比较有说服力。 文章在简述了姚大荣二十 一条论证后。本文笔者也从笔迹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唐初,在宝鸡县南二十里, 古陈仓之地出土了十个刻有文字 的石鼓。 上面刻有一些大篆体文字, 人们把这些文字称为“石鼓 文”。石鼓文的发现引起了历代文人的极大兴趣, 并对之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其拓片有各种版本流传于世,为历代文字学家、书 法家所珍视。 被视为我国古代大篆经典极品。 由于内容主要写游 猎活动, 故称为“猎碣”。 在古代有学者认为石鼓文是我国最早 的石刻文字, 有人认为系周文王或周宣王时物。 近代和现代学者 考证认为石鼓文为秦代刻石,有持文公说、穆公说、襄公说、献 公说、 始皇说多种, 研究者莫衷一是。 经过多年论战, 直至 1936 年,以郭沫若为代表的“秦襄公说”由于研究缜密, 许多历史实 与石鼓似有一些契合点或可自圆其说。 因此, “秦襄公说”得到 了众多学者认同,石鼓文的制鼓时代几成定论。然而,一块上世 纪六十年代出土的清嘉庆十三年《重修石鼓寺记》碑的出现,从 根本上上动摇了“秦襄公说” ( 容后文详论 ) 。于是石鼓文的制鼓 时代等问题又成了谜。 我们不得不再重新梳理清代各说, 重新寻 找石鼓文谜底的突破口。 近年来, 石鼓文研究又一度成为研究热 点。从近年发表的 《1923 年以来的“石鼓文”研究述要》 及《石 鼓文论著目》等文章可以看出,这些文章从宋代到 2007 年止, 共收集了 110 多本(篇) 研究石鼓文著作, 但至今石鼓文千古之谜 仍然扑朔迷离。 自唐代石鼓出土以来, 对于石鼓年代的考古, 大概可粗分四 说:一是唐代苏勖的“西周说”,二是“先秦说”,在先秦说中 又分不同时代观点:有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献公说、始 皇说等等。三是金人马定国提出“北周说”。四是俞正燮提出 “元魏说”。 一、石鼓文各说疑点与破绽 唐代苏勖的“西周说”至今没有找到依据, 只留下一句“世 咸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 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 历代学者多 有不信。自清末民初以来,各说争鸣。 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持“秦文公说”。马衡发表《石鼓为 秦刻石考》 ( 《国学季刊》, 1923年,1 期) ,力证石鼓文为秦刻 石,主张“秦穆公说”; 郭沫若作《石鼓文研究》 持“秦襄公说”;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主张“秦灵公说”;而李学勤在《东周 与秦代文明》 中赞同唐兰提出的原则, 认为石鼓文应为春秋中晚 期物。以上这些说法,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其实都只是推测,并 无定论。 1、“秦文公说”依据。震钧指出研究石鼓文年代至少要符 合这样一个一逻辑。 因为《吾水》及《而师》 同时出现“天子”、 “嗣王”舆“公”逭些称谓, 因此, 不管石鼓文“周说”或“秦 说”,应该是“天子”与“嗣王”、 “公”曾经是在某处相会的 记载。并且为何同时称“嗣王”又称“公”也需有合理解释。 他 在质疑石鼓“西周说”时指出:“鼓中,天子与公杂见。岂有宣 王猎碣,既称天子复称公之理。 则天子,周王也。公,秦文也”(《 天 咫偶闻》 (卷四北城 )) ;“文公说”的理由是石鼓文中有“汪殴 沔沔”之句,正与《史记 ?秦本纪》所记秦文公率兵七百人东猎 至于淠、渭之会的事件相合。 但是若“天子”指的是周王, “公” 指的是秦文公,那么“嗣王”又指谁呢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记 载 ?( 笔者按:如此,在先秦时期而言,只有秦文公、秦襄公、秦 始皇可能符合这一逻辑, 本文“先秦说”重点讨论此三个年代 ) 。 2、“秦襄公说”的可能性与破绽。关于“周天子”与秦襄 公联系是有记载的。因为《秦本纪》记载:“七年春,周幽王用 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 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难, 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赐之岐以西之地。 ”可见,周天子即周平王 (宜白) 曾与襄公有交 道。那么,“天子”指周平王;“嗣王”则是救周有功的襄公, 称襄公为“嗣王”理所当然。故“吾水”中称“公”,称“嗣 王”完全可以说得通。同时,郭沫若还认为,一是淠水发源地蒲 谷乡,也即秦襄公作西畴的所在地,应该就是石鼓出土地。二是 根据逻辑推论,石鼓上“天子与公杂见”有比较合理解释。 因此, 郭老力主“秦襄公说”。若“天子”指周平王, “嗣王”、“公” 则指秦襄公,史实与鼓完全可以契合。因而得出石鼓文作于秦襄 公时代(前 777-前 766)的结论。 “襄公说”虽与“天子”有往来,但也还有需要一个条件, 那是“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