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方法研究.docVIP

近三年来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方法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年来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方法研究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 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头斜向患侧,下颌转向健 侧,头项活动不利,甚至面部变形的一组病证,该病的发生率为0.4%? 1. 9% [1],是仅次于髓关节脱位、马蹄足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 [2], Macdonald D⑶将患儿分为胸锁乳突肌有肿块或胸锁乳突肌肌肉紧 张,但无肿块两类。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年龄大及发生于面部、颈 椎等继发性畸形改变者,则斜颈和面部畸形越难于完全矫正。颈患儿多在 出生后即可发现,因此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大多数斜颈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恢复,因而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手 术并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一般认为对1岁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 应采用手术治疗[4],西医治疗多提倡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5]。笔者通过阅读文献,总结了近三年來中医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 斜颈的方法,希望为患儿家长及临床大夫治疗本病提供方法思路。 一、治疗方法 1.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痛苦,易被小儿接受。本法可舒筋 活络,滑 利关节,松解粘连,减轻痉挛,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病变部 位肌肉韧带的修复,调节肌张力。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所言: “按摩可使筋节舒畅,血脉流通。盖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 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施术吋,手法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切忌 强搬硬拉,应时时顾及稚阴稚阳未充Z形体。 依据患儿病型采用不同治则与手法治疗,肿块型,治法为软坚散结消 肿为主,治 疗在常规操作基础上,重点按揉、提拿肿块;非肿块型,治法为舒筋解 挛,牵伸患肌为主,治疗在常规操作基础上,着重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 止点及加强被动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 许丽[6]等采用揉捏牵转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推揉法:患儿仰卧位, 不用枕 头,术者坐在患儿头前方,釆用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 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5分钟,以舒筋活血。重点在块状物或条索状 物处。②拿捏法:体位同上,术者用拇指、食指指腹捏拿、弹拨患侧胸锁 乳突肌往返5分钟,以松解英粘连。③拉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扶住患 侧肩都,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 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10 ~20 次,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④旋转法:体位同上,固定患儿双肩,在 上法基础上,术者托住患几头部向患侧肩部旋转10?20次。⑤接着再 重复操作第一步。如伴有颜面部不对称及胸椎侧弯,可配合局部治疗。以 上方法每次治疗时间约为15?20分钟,初期每口治疗1次,20次后 可改为隔日1次,2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肿块较大 或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治疗吋间。 江振家[7]等采用具体步骤如下:① 揉推法:患儿仰卧位,颈部垫 薄枕,医 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患儿家长站在患儿一侧,双手分别固定患儿 双肩。医者将 患儿头转向健侧,患侧颈部充分暴露,以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 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从起点到止点,重点在块状物或条索 状物处,往返揉推约5 min,以舒筋通络。再在健侧揉推3?5遍。伴 斜方肌紧张的患儿,当揉推至胸锁乳突肌上段时并用中指按揉风池穴, 以松解患侧斜方肌。② 捏拿弹拨法:用拇、食指指腹相对用力,捏拿、 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3?5遍,以松解粘连。③侧向搬按法:患儿侧卧, 医者以一手拇指顶住患儿一侧横突,另一手手掌托住患儿对侧面颊,向 上搬按5?7遍,拇指定点从C6?C1横突逐渐上移,幅度由小渐大,以 纠正颈椎侧弯,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④ 左右旋颈法:家长固定患 儿双肩,在上法基础上,医者托住患儿头部向一侧肩部旋转,保持数秒, 再向对侧施术,重复各10次。⑤ 按揉肩井、拿肩井。如伴冇颜面部 不对称及胸椎侧弯,配合背部膀胱经穴位按揉、按压、捏脊3~5遍。以 上方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5-20 min, 10d为1个疗程。以20 d 为治疗期限。 韦-上强[8]等采取三步疗法。第一步:家长抱小儿在胸前,患儿背对术者 (3个月以下小儿可用俯卧位),术者用滑石粉作为介质,在患儿的双侧颈、 肩部进行点揉,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反复数次,待患儿颈肩部 肌肉放松后,从下往上捏脊 遍,擦督脉透热为度。第二步:患儿仰卧位,在颈部放一薄枕,使 患儿头部后仰,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采用推桥弓的手法,力度以患 儿能够忍受为度。重点在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止点及肌腹,反复数次。第 三步:患儿仰卧位,去枕,术者一手放于患儿后枕部,一手托住患儿下领部, 缓慢拔伸数次,然后在拔伸的过程中使患儿头部缓慢转向健侧,逐渐拉伸 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5J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