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磨课中成长
[ 摘 要] 磨课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通过课例选 定,组内三次磨课,第一次外出展示,叙述了一节好课是如 何炼成的,也给出了一个新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 关键词 ]磨课;折线 ?y 计图;体会
[中图分类号 ] G62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9068(2018)05-0030-02
为快速提高我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接到了外出 上课的任务。作为新教师的我,备感压力。但正是经历了这 次自选课例、个人主备、组内研课、磨课、修改、再磨课、 再修改、上课、评课、反思的全过程,我深刻地体验到了破 茧成蝶的惊喜。下面我就谈谈这第一次外出上课的经历与体 会。
一、课例选定一一深思熟虑终定夺
如何选定课例,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关键。自认为一节 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 “趣”“活”“实”“美”的特点。 反复斟酌后,我最终选定了“折线统计图” ,它是人教版教 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统计单元的内容。根据本课的教学编排和 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进行独立备课。经过几天思考,教学设 计终于出炉。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就针对我所备的“折线统 计图”进行了课前研课,给了我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组内磨课 反复切磋求成形
第一次磨课
【教学片段 1】 师:今年六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了,气象部门为了
满足游客出行的需要,收集了上海地区 5?12月的平均气温
数据。王老师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图。 请看大屏幕。 (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 生(齐):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 1 :上海地区 6 月的平均气温。
生 2:上海地区 12 月的平均气温要比 10 月的低。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上海的月平均
气温,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高低,但这个条形统 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更简单、更清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 (揭示课题) 组内点评:课始设置与时下热门的上海迪士尼相关的教 学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个条形统计 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这句话不应该由 教师说出来,而是要经过学生的认可,这里应考虑学生学习 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 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 2】 师:知道这点表示什么意思吗?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些把点连起来的线段表示什么意思? 师(用手势) :怎样表示是增加?怎样表示是减少?具 体说说哪一条线段表示减少,减少了多少?哪一条线段表示 增加,增加了多少?
师:哪几个月气温变化最明显?为什么? 师:你是从数据发现的,还可以怎么看出来? 师(小结):折线越陡,说明气温变化越大。从这不仅 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师: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最明显的区别点是什么?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来表示的,折线统计 图是用点和线来表现的。
组内点评:建议先说这两种统计图的不同点,再说两者 的相似点比较合适,毕竟两者的不同点比较明显。也正是因 为它们的不同点造成了这两种统计图的不同优势,这更有利 于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第二次磨课
经过第一次的磨课,我对教学片段 1 中的一些环节进行
了修改。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事先的预设并不能完全
满足课堂的变化。对于问题“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够清楚 地知道上海的月平均气温的高低,那它能否反映月平均气温 的变化情况呢?”我事先预设的是学生回答“不能” ,因此 课堂上学生说“能”时,我一下子不知所措。
现在回想, 学生说“能”,我可先问问学生为什么说 “能”, 再让学生用手比画这些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其实这就是在课 堂教学中生成的一个亮点,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问问 学生为什么说“能” ,继而也可顺利地揭题。显然,作为教 师,我还欠缺一种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
对于教学片段 2 中的一些环节,我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例如语言不够精练,废话较多,尤其在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 计图上的点和线所表示的意义时,最好能有一段小结性的语 句,这样更加清晰易懂,更能让学生明白。
在结课时,我安排了一道延伸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折 线统计图来表示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心情变化情况。对此,大 家都觉得非常有创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新知得到了 很好的应用。
第三次磨课
有了前两次的磨课经历,我的教学设计也逐渐完善。修
改完后又进行了第三次磨课。以下是我收获的组内点评:
举例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可多结合时事,从学生熟悉 的事例入手,如鄞州的房价走势,可让学生判断、预测、分 析“在国家的调控措施下,房价会怎么变化” ,引导学生感 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预测小明身高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Android技术的网上商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word 版).docx VIP
- 糊树脂分厂工艺操作规程3.doc VIP
- 《编制专业质量检验计划》24.4-编制专业质量检验计划.ppt VIP
- 大作业:如何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应如何加强作风建设?.pdf VIP
- 新版PFMEA第五版实例.xls VIP
- 《元史·八思巴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docx VIP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 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pdf VIP
-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ppt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 全一册人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第3章 热氧化.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