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83年,法国的孟特格菲兄弟俩释放了人类第一个热气球,两名勇敢者上升了900多米。1804年,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乘气球上升到了约7公里的高度。1892年,科学家设计出带有仪器的无人乘坐的气球,这样就能升得更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设计出能保持地球表面气压和温度的密封舱,人类得以进入更高的大气层。 天有多高的探索 1938年,被命名为“探险者2号”的气球上升到21公里的高空。1960年,载人气球已能上升到34.5公里,不载人气球已能到达40-50公里的高空。 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明,使人们对大气层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大气垂直结构 大气压强 大气垂直分层 温度 对流层 0-11公里,温度随高度减小,减温率平均为6.5℃/1000米。 原因:阳光加热地面,而地面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 包含了地球上我们熟悉的所有天气。 平流层 11-50公里,气温随高度不变、再增大(称逆温),平静的气层。 原因: 臭氧吸收紫外太阳能加热了平流层,说明为什么逆温。 吸收的太阳辐射在50公里处加热很少的分子,即可达较高的温度。 加热贡献的大部分太阳能在平流层上层就被吸收。 另外,由于低密度,能量从上层到下层平流层的速度非常慢。 中层 50-85公里,气温随高度下降,因为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因此,分子,尤其是中层顶附近,失去比得到能量多,结果能量损失冷却。因此,我们发现中层温度随高度一直到85km,变得越来越冷。 在85km处,大气达到它的最低平均温度-90℃。 热层 85-500公里,气温随高度增加,氧气吸收了太阳射线,加热了大气。 因为相对较少的原子和分子在热层,吸收少的太阳能,可以导致温度的巨大增加。 人如果处在此环境…… 大约500公里,分子运动10公里才可与另一相碰。这个原子、分子可逃到外太空的区域有时叫外逸层,可以代表我们大气的上界(天的高度)。 外逸层 其它类型的分层 热层以下,组成保持均一(78%的氮气,21%的氧气), 叫均质层。 电离层 对电台的作用 调幅无线电波: D区反射和吸收,夜晚,D区逐渐消失,电波能够进入很少被吸收E、F区,在那里电波被反射回地球。可传播数百公里的距离。因为在夜晚传播距离远,许多台在日落时减低了输出。 调频台:能够穿过电离层一去不返,因而必须依靠人造卫星或中转台来过度。如电视。 装甲似的保护层 相对大气层一个临界角进入大气层。 如果太空船以4万公里/小时,以锐角进入大气,会被反弹回太空,如同在水面上打水漂。 当入射角接近90度(垂直地面)时,会产生剧烈摩擦,几秒内飞船与全体人员化为灰烬。 月球上无大气,因而有坑坑洼洼的表面。 最近的读史热 品三国 读红楼 讲老庄 议明清 评太祖 谈清史 话聊斋 …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引论 内容: 1:初识大气 2:回顾气象学历史 3:气象学现状 4:本课程研究内容 气象学历史 古代气象学 观测:中国人最早开始有规律地记载对气象的观察。远在公元前1300年的殷商时期,就有了连续10天描述天空的特征、雪的厚度以及风的特征等记录。到了周朝(公元前1066年),对气候的描述才开始正式列入历史的记载。 谚语:罗马人与青蛙 大约在公元前278年,青蛙首次出现在气象学上。 “如果青蛙在沼泽里一直单调地叫着,将会有滂沱大雨。”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如果看到鹤从河谷地往上飞的景象,下雷雨则是农夫意料中的事。” 现代气象学 天气——战场决胜的因素 恺撒攻打不列颠(公元前55年,风暴) 英法百年战争(1346,1415,大雨) 拿破仑进攻俄国、滑铁卢之战(1788,大雨、大冰雹) 忽必烈攻打日本(1274,1281,台风) 现代气象学诞生于风暴之中 1854年11月14日,一场强烈的风暴使法军的亨利四世号军舰及38艘商船毁坏殆尽,400人死亡! 天文学家调查的结果是:风暴在11月12日即以存在,在两天之内自西北向东南席卷整个欧洲。指出:影响天气的因子当中,大部分都具有迁移性。 现代气象学于是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监测网的建立与地面等压线外推法 法国设立监测网(最初有24个,其中13个以电报互相联系);至1865年,整个欧洲气象网有59个站。 地面观测站(气候站) 早期的天气图 “地面等压线外推法” 荷兰的白贝罗与白贝罗定律 (Buys-Ballot,1817-1890) 背对地面风,顺时针转30o,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请推测风向! 探空站的建立 海平面气压 825 hPa 500 hPa 数值天气预报 几位与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课后习题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pdf VIP
- 中建项目经济资料管理指引.pdf
- 2024年消毒供应技能大赛试题及题库.docx VIP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点笔记详解.doc VIP
- 2024年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学习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23年全文PPT.ppt VIP
- 《长沙过贾谊宅》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docx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破坏性MSA分析方法.ppt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