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及其简历2011-长09-1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速度差异 速度差异 主体差异 认识模式的建立 探寻同源 探寻同质 毕达哥拉斯:数即万物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气 气 土 水 同类相知 恩培多克勒(前495—前435年): “眼睛中间是火,周围是土和气,这气很稀薄,所以火能通过。水与火的孔道相互交错,通过火的孔道,我们看到明亮;通过水的孔道,我们看到黑暗。” 火 同类相知 “我们用土来看土,用水来看水,用气来看明亮的气,用火来看耗散的火,用爱来看爱,用可怕的恨来看恨。” 气 水 土 火 爱 恨 异类相知 阿那克萨戈拉(前500—前428): “感觉由相反者所产生……由热知冷,由咸知淡,由苦知甜。一切都已内在我们之中。” 淡 热 冷 咸 爱 恨 热 冷 咸 淡 恨 爱 拯救现象 拯救现象: 现象世界是不纯粹、有缺陷的。而真正的实在应该是完满的。 现象界如此多样烦杂并充满了缺陷,与我们先天具有的完满、高贵、纯粹概念有那么大的反差。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拯救现象世界,使它们在根本上和完满、高贵、纯粹建立联系。 拯救现象 欧多克斯: 天体是神圣而高贵的,它的行动也应该是高贵的。而在一切运动中,只有匀速的圆周运动才是最完美的。 同心球叠加方案,用27个球面解决日月地及五大行星的运动 二分法 柏拉图(前427—前347) 自然物 B C D 影像 A 数学型相 本原 可感领域 可知领域 幻想 信念 数学知识 理性知识 意 见 知 识 亚里士多德的方法 自然目的 简洁原则 三段论 三段论 周四上午有哲学课 今天是周四 今天上午有哲学课 在感性和理性之间 突出理性的位置,对感性直观存疑。 芝诺悖论 感性和理性的不一致 怀疑者 皮罗(前365—前270)“悬隔判断”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 “白板说” 洛克(1632—1704) 心灵就像一块白板 “人们单凭运用自己的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直观经验+基本逻辑 从地球中心说到太阳中心说 托勒密——拯救行星运动 本轮+均轮——从80到30 偏心等距点 1509年《天球运行论》 地球可动 马丁·路德的评价 “人们正在注意一个突然发迹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在旋转,而不是日月星辰诸天在旋转……这个蠢材竟想把整个天文学连底都反过来,可是《圣经》明白写着,约书亚喝令停止不动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原则重建 直观经验 直观经验的连续 直观经验+简单逻辑 归纳累加 培根——归纳法 记录一切观察所得,做一切可做的实验 “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才达到最普通的原理。” 康德 认识论的现代转向 康德以前 康德(1724—1804) “人为自然界立法” 时间、空间 知性范畴 “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 康德的范畴表 量的范畴 质的范畴 关系的范畴 样式的范畴 统一 实在 实体与属性 可能或不可能 多样 否定 原因与结果 存在或非存在 整体 限制 作用与反作用 必然或偶然 人类认识的结构 事实 是(理论) 求(认知) 什么是科学 1.中日之间隔50年有一战 2.听的多少与记忆的多少成正比 3.水是生命之源 4.月亮每隔30天一次圆缺变化 5.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6.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7.1+2+3……+n=nx(n+1)/2 定义及其背后的问题 百科名片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现代定义 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 科学的特征与重要性? 乔治·萨顿: “科学的历

文档评论(0)

189****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