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Sensible heat flux is influenced by wind speed and air-se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igh winds and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ause high fluxes. Think of this as a wind-chill factor for the ocean. Latent heat flux is influenced primarily by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High winds and dry air evaporate much more water than weak winds with relative humidity near 100%. SST 在影响潜热释放中的重要性。 * * 热带太平洋海面比湿一般不超过20克/千克(可参看?热带太平洋物理气候图集?,那里给出的是qa,单位是克/千克)。 注意:潜热通量参数化公式中比湿的单位应当是克/克! * * * * * * Solar inclination and cloudiness dominate. Absorption by ozone, water vapor, aerosols, and dust are much weaker. 影响海洋吸收短波辐射通量的因子有(1)天文因子——这是可以精确计算的;(2)大气直接的吸收——这部分不到20%;(3)云和气溶胶的反射——云的反射是最重要的因子;(4)洋面反照率——无冰时只有约10%。 * Hot tropical regions lose less heat than cold polar regions. Water vapor and clouds influence the net loss of infrared radiation more than surface temperature. ——对地面长波辐射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水汽(它既是温室气体,又具有可以随环流而呈大幅度变化的能力)和云。 * * * * * * * 现行的‘盐度’是按照海水的电导率‘ratio’来测量和定义的,称为‘Practical Salinity Scale’,其单位是‘Practical Salinity Unit’(PSU),数量上和盐度最简定义的结果一致(详见Stewart(2004))。 所谓‘conductivity ratio’大体上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海水电导率和氯化钾(KCl)的电导率之比。其实验依据是 “All water samples with the same conductivity ratio have the same salinity.”。 * * * * * FVS 之所以被称为“虚盐度通量”(virtual salinity flux),是因为海气之间通过湍流过程交换的是‘淡水’的质量,而不是‘盐度’——虽然淡水交换的确可以改变海水的盐度 . . . 。 * * * * * * * 1。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垂直混合项? 2。位温方程右端显式包括太阳辐射通量散度——待解释。 3。垂直混合项要求在海表给一个边界条件,通常要求规定一阶导数,实质上是Reynolds通量的参数化。 * 垂直粘性/扩散项及其边界条件的导出是第八章要讨论的问题之一。 这一章要讨论的是以上垂直边界条件右端的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同量是如何定义和表示的,主要是从大气边界层的角度讨论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平洋年均海表潜热+感热+长波辐射通量 海洋失热多 海洋失热少 湍流热通量占海洋失去热量的份额 r 70% 168 102 66 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 (全球平均·年平均) 湍流热通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参数化 温度的雷诺通量—感热通量 水汽的雷诺通量 ? ? 潜热通量 CT ~ 1.0 ?10-3 — Stanton number CE ~ 1.2 ?10-3 — Dalton number 湍流热通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参数化 Cp = 1004 J·kg-1·K-1 LE =(2494?2.2Ts)?103 J·kg-1 大气定压比热和蒸发潜热系数 O(CD, CT, CE)= 10-3 小结:湍流通量的参数化表示 海表的辐射热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短波辐射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总云量 太平洋年平均长波辐射通量 (引自da Silva 等, 1994 — 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气化学-9-大气气溶胶.ppt
- 大气化学-10-大气气溶胶.ppt
- 大气化学-11-大气气溶胶.ppt
- 大气化学-12-大气臭氧.ppt
- 大气化学-13-大气臭氧.ppt
- 大气化学-14-大气臭氧.ppt
- 大气化学-15-云雾降水化学.ppt
- 大气化学-16-云雾降水化学.ppt
- 大气化学-17-大气化学和气候.ppt
- 大气化学-18-大气化学和气候.ppt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C05_云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ppt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ch7_大洋环流模式原理.ppt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ch8_海洋模式中的物理参数化过程.ppt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ch9_海冰及其数值模拟.ppt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ch11_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模拟.ppt
- 地球流体力学: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近似.ppt
- 地球流体力学:第二章 第四节 地球的旋转特性.ppt
- 地球流体力学:第二章 第一节 流体动力学.ppt
- 地球流体力学:第三章_第五节 涡动黏性与扩散.ppt
- 地球流体力学:第三章-第六节 拟序涡的出现.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