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PPT课件.ppt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永济柳园 (2)层次 障景法(假山、屏风、竹林等)、隔景法(墙、廊、树篱、殿堂等) 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造成隐约显现而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框景 隔景 隔景法利用桥、廊、墙等来实现,以丰富景观层次! (3)框景 门框 窗框 洞框 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把景观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创造纯真、精练的景观美 门框 (4)借景:借外景 衬托本景 扩大园景 借景 扩 大 园境! 无锡寄畅园:环彩楼 借 锡 山:龙光塔 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处 借 北寺塔 西湖借景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和谐生美。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 景区特色之一。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岩石刻等。在自然景观中修建的人文景观,要因自然之势,与自然协调统一,并突出自然。可 见,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应当成为自然景观的 有机部分,而不能喧宾夺主。 2、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自然 风景区中的人文景观的建设上,也体现在 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 如:古代园林———用“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一方山水一方情。 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的差异 园林 规模 色彩 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表现 北方皇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宏大 较小 素淡,以黑白色调为主 浓重,以红黄色调为主 既显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这幅景观图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和谐? 建筑顶部用红等鲜亮的色彩,可与蓝天、白云、绿草、雪山背景相映衬,且在阳光照射下既不显暗淡也不太刺目;墙壁用白色,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又使顶部的鲜亮色彩有了根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与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一方山水一方情” 五、以情观景 首先综合感受:   不但通过视觉,还应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例如:听泉亭、松涛亭、呼吸芬芳清新空气、渴饮甘泉、扶石依松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体会自然美。 其次要发挥想像: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需要想像才能感知,才会顿觉天公之巧,美妙绝伦。 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身在自然,志在自然。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以至于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 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理解天人和谐。        1.综合感受景观美 五、以情观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综合感受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面感知景观而得到的综合感觉。如通过听觉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美;通过视觉来感受大自然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通过嗅觉、味觉感受花香鸟语的自然纯真美。综合起来的感觉是最复杂、最高的心理感受境界。 2.发挥想象 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不会。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1)读下列诗句: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⑤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同为描述长江的诗句,为何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意境和感受不同? 不同的作者在欣赏同一景观时,倾注了不同的感情,因而感受也不同。即观景的人不同,情感不同。 4.登山涉水,求真求质 (1)《石钟山记》的作者为什么要深夜冒险下水,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2)无限风光在险峰。怎样体验出华山之险? 5.山水画和山水诗要寄情于山水 思考:(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什么美感? (2)“枯藤老树昏鸦”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分别表达什么意境? (1)表现自然的壮观美、形象美和动态美。 (2)前者常表达悲凉的心情或气氛,后者常用来表达悠闲自得的心境。 * * * 人在画中游 武夷山九曲溪 景观 举例 最佳观赏位置 优选欣赏位置 高大雄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