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案例导入;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时仍难以承受,无奈只得强打精神为父亲办理身后事;她虽感有些支撑不住,但事后仍坚持上班。突然,更令人震惊的噩耗从天而降,她最亲爱的技术高超的丈夫不幸在车祸中丧生,这真是晴天霹雳!她再也支撑不住了,“昏死”过去,并出现心前区刀割样疼痛,伴大汗淋漓及濒死感,立即急症入院抢救。经心电图及相关检查,诊断为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医院立即组织著名专家进行全力抢救,病人终于脱险了。然而这一连串的不幸使得她无法心理平衡,心绞痛频繁发作,过着痛不欲生的日子。 问题:试分析这位患者处于什么状态? 诱发因素是什么?;第一节 应激概述;二、应激理论模式;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三 应激源(stressor) ;空气污染 美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约为14万。 墨西哥每年1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3万是儿童。 在中等城市,一个人每次呼吸包含了7万个灰尘和脏的颗粒; 住在纽约市一天,相当于吸烟38支。;噪音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常常渴望从交通的喧闹、工地噪音、飞机的噪音中解脱出来,去森林或田野中放松一下。而现实中情况却不令人满意。一般我们用分贝来测试噪音。交谈时大约为60分贝,马路上的音强是80分贝,而摇滚乐发生的声音在120——140分贝。当声音达到100分贝左右时,就会使听觉神经产生痛觉。 研究表明,噪音对人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从生理上讲,噪音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胃肠疾病、血管收缩、高血压等。从心理上讲,噪音从以下几方面影响我们,一、降低工作学习效率;二、扭曲我们对别人的印象;三、增加侵犯行为的可能性。;应激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一 认知评价 ;二 应对方式 ;与女朋友发生意见分歧 问题指向性应对问题指向性应 对是指直接指向应激源的应对 方式,包括事先应对和寻求社会支持。 主动沟通获得和解与女友分手 情绪性应对情绪指向性应对是指通 过改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即 改变或减轻不良情绪的应对方式,包 括宣泄、放松、信教等方式。 向别人倾诉 转移注意力 放松;三 社会支持 ;四 人格特征;应激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应激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 : --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敌意、无助 --认知反应:偏执、灾难化、反复沉思、“闪回”与“闯入性思维”、否认、投射、选择性遗忘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应激的综合反应 --亚健康状态 --崩溃 --延缓性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的评定 --自我报告发 --行为测量法 --生理和生化测量法;曾经有一位讲师在应激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听众有的说1两,有的说 1斤不等。讲师接着说:“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去看医生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应激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应激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我们就觉得应激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这样我们才能够拿得更久。”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小小的应激,如果一直存在,就有累积的作用,最后可到不能收拾的地步。 应激的累积损害效应 ;六 心理应激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思考题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