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19*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2.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
2.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勃朗峰的壮美姿态,体会作者游历勃朗峰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并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勃朗峰的壮美姿态,体会作者游历勃朗峰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你们登过最高的一座山是哪一座呢?在欧洲,有一座山叫“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其作品的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语言风格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他的代表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2.了解文体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翌日(yì) 焦炙(zhì) 辚辚(lín) 怜悯(mǐn) 俯瞰(kàn) 急湍(tuān) 拾阶而上(shè) 纤指(xiān)
皑皑(ái) 峰巅(diān) 斑斓(lán) 轻歌曼舞(màn) 妩媚(mèi) 驻留(zhù) 灼灼(zhuó)
瞬息万变(shùn) 霓裳(ní) 纷至沓来(tà) 蔓延(màn) 沟壑(hè) 醺醺(xūn)
eq \b\lc\{\rc\ (\a\vs4\al\co1(拾起?shí?,拾级而上?shè?)) eq \b\lc\{\rc\ (\a\vs4\al\co1(纤夫?qiàn?,纤细?xiān?))
(2)词语释义
焦炙:形容心里像火烤一样焦急。
辚辚:形容车行走的声音。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物有所值:物品用处和它的价值相符。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巉峻:险峻陡峭。
拾阶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不测:不可测度的;不可预料的。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3)词语辨析
“瞬息万变”和“朝令夕改”都有“经常改变”的意思。“瞬息万变”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朝令夕改”则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有贬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找一找地名,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
明确: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3.依照“上山—下山”的线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6):作者用散文笔法描写上山过程中看到的奇景、怪石、光影,引发无限感慨。
第二部分(7~11):作者以小说笔法叙写怪异的车夫载“我们”有惊无险地下山的经过,富有传奇色彩。
4.如果让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登勃朗峰的所见所感,你会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呢?
“奇”。奇在景,奇在人。
四、赏读课文
(一)赏析“奇”景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小组讨论自主思考:
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在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明确:
第2自然段: 黑首道下—清流瀑布,轰鸣作响;
第3自然段: 勃朗峰上—威严穹顶,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 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
第5-6自然段: 附近峰巅—色彩斑斓,妩媚动人。
2.作者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中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明确:通过乘车的、骑骡的都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可怜的样子,与“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惬意悠闲的样子进行对比,说明去勃朗峰徒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3.第1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明确:因为选择通过乘车、骑骡去勃朗峰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在天气灼热难当的情况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