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兴书法取法略论
〔关键词〕黄兴书法取法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号杞园,字廑午,后改名兴,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主要领导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五岁时,父亲黄筱村开始授以《论语》,并教以书法。八岁入私塾就读,初习《诗经》,19岁入长沙城南书院。他读书用功,22岁考取秀才,24岁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院长梁鼎芬对他赞不绝口:“品学兼优,智虑精明,文似东坡,字工北魏,诗尤豪气磅礴……”1黄兴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大多收在罗家伦主编的《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一书中。本文结合黄兴书法作品并借助于传世文献对黄兴书法进行研究,力求还原黄兴书法取法路径。
一、取法欧阳询:清秀严整
在黄兴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楷书是很少见的,其代表作《致沈秉堃书》(图1),主要取法欧阳询。欧阳询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等楷书作品传世,其字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致沈秉堃书》点画生动,结体以纵势为主,字势略向右上斜,虚实轻重自然,毫无刻意雕琢之态。试比较《九成宫醴泉铭》与《致沈秉堃书》中共有的“高、礼、胜”字(图2、图3),就一目了然地看出其字势均向右上斜,左低右高,结体内紧外松,左收右放,整幅作品有欧阳询“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之风。其不同之处在于,《九成宫醴泉铭》为碑刻故方整庄重,《致沈秉堃书》是书信而温润灵巧,而《致沈秉堃书》遒劲之中又不失清秀,书法技巧娴熟,由此可见,黄兴重视传统,并下过苦功夫追摹古人。
二、取法苏轼:宽博雄健
苏轼少窥摹二王,中年学颜真卿,晚喜李北海,形成结体肥扁、深厚朴茂的独特书风。他创造的书体世称“苏体”,其代表作《黄州寒食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谭延闿集》中记载“克强书效东坡,实当时鄂派也……”,2在黄兴《上国父书》、《致暹罗同志书》、《致李源水郑螺生李孝章书》、《致邓泽如书》、《致萱野长知书》等作品中,能十分明显地看出他师承苏轼的痕迹。他的行书手札中,以苏字面目居多,现以1911年4月23日《致邓泽如书》(图4)作具体分析。由于苏轼执笔为“侧卧笔”,用笔多取侧势,故其字扁平稍肥。黄兴力效苏轼,其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笔势偃侧,字势多呈横势,和苏轼“石压虾蟆”之感如出一辙。善作长笔画,如:即、卒、埠、布、俾、归、幸、举、耳、笔字。章法上,《致邓泽如书》与《寒食诗》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行距或宽或窄,字距或大或小;末尾处与起首遥相呼应;写至情绪激动处,字突然变大,《寒食帖》书至“破灶烧”、“哭途穷”时六字横空突兀,《致邓泽如书》至末尾“公明”二字突变宽博与厚重,其雄健之气勃然而出。
苏轼注重抒发“己意”和情感的宣泄,努力挣脱唐人重法观念的藩篱,没有被法所缚,即“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3。《致邓泽如书》是黄兴自香港出发赴广州主持黄花岗起义时的绝笔书,是抱定“身先士卒”、“努力杀贼”而必死的决心,“以牺牲之精神,为开国之先导,此先生之不可及也”4。所以黄兴在作书时,必定心无旁骛,任由自我情绪的挥发,以一种自由从容的书写状态,无拘无束、真率地完成了这一伟大作品。这与《寒食帖》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佳作。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用笔、结构还是章法上,黄兴受苏轼的影响至深。
三、取法颜真卿:浑厚朴茂
颜真卿书法,幼承母亲殷氏家法,后得张旭亲传,兼通真行草。楷书以《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代表,形成雄浑、博大、伟岸的独特风格。行草书则以《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为杰作,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其中《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黄兴书作中如《上国父计划书》、《致夫人徐宗汉书》、《自书卅九初度诗》、《为吴醒汉书联》、《为秋山定辅题词》、《为张群书条幅》、《爽气秋高》等均可看出明显取法于颜真卿。
《爽气秋高》(图5)这幅作品用笔多取真卿,同时参以何绍基笔意,显得气浑韵厚。“爽气秋高”将颜体浑厚雄强与何绍基纵逸潇洒完美融合在一起,笔力雄健遒劲,多枯笔,亦有抖动,秀润有姿态。章法上看,通篇气息流动,墨色燥润兼用,形神兼备,黄兴虽然食指、中指已断,但此幅作品依然显示出很好的控制笔墨和字形的能力。《爽气秋高》抒发了黄兴豪迈恢宏的气度,故其字也写得气象宏大,浑然天成。
四、取法魏碑:峻厚朴拙“晚清以来,人们习学的‘北碑’主要是‘魏碑’,而且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四十年间书刻的‘魏体’。”5魏体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黄兴“文似东坡,字攻北魏”。6《为陈楚楠书〈满江红〉词》、《为蔡锷书联》、《为翼龙书联》、《为寿元书联》、《儒侠者流》等都是黄兴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