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院士夫妻:爱国,也爱你
何炳林.陈茹玉夫妻
何炳林和陈茹玉:即便是失去全部记忆,我也依然记得你
何炳林、陈茹玉夫妻,一位是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一位是我国农药研究的先驱。何炳林擅长物理,陈茹玉喜欢数学,可偏偏两个人都进入了化学系,却也因此机缘得以相遇。
何炳林追求陈茹玉的方式很奇特,他不断找她一起研究题目,两个超级“大学霸”把爱情演绎成了五彩缤纷的化学反应。共同的信念,一样的深情,他们终于走进婚姻殿堂。
1955年,何炳林与陈茹玉冲破重重阻挠,从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国后,夫妻俩重返南开大学,何炳林创立了南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南开大学化工厂,其主要产品专供提取国家急需的铀,他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保密需要,直到1988年,国防科工委给他颁发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外界才了解到何炳林30年前的幕后奉献。
他的妻子陈茹玉深入研究除草剂,于1965年创制成功了中国第一种除草剂“除草剂I号”。这一成果为保证农作物不受杂草危害、节省劳动力做出重要贡献,荣获了国家科委颁发的一等奖。
年过八旬时,何炳林与陈茹玉仍坚持工作,他们还比赛谁完成得更快更好。去过他们家里的人都知道,几十年里,两位院士的书桌始终都并排摆在一起,陈茹玉说:“我和何先生一生都是同学关系。”
2021年4月,何炳林查出肺纤维化,此后病情日趋加重。他住院期间,身体也不好、还跌了一跤的陈茹玉,每天都要拖着病体去陪他。那时陈茹玉记忆逐渐衰退,每次看望完就忘记了,过一会儿觉得没去还要回去再看。
何炳林去世后,陈茹玉坐着轮椅来到丈夫病床前,安安静静地守了很久很久,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可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的眷恋和不舍。
此后几年,严重的脑萎缩困扰着陈如玉,她渐渐丧失了记忆,忘记了所有人,可独独记得何炳林。每天她和家人的对话都是这样的:“何先生去哪里了?”“您又忘了,何先生已经走了。”“走了?什么时候走的?”“已经走了五年了。”“哦。”只是一个“哦”,却带上了颤音,每次这样的对话后,她就会陷入长久的沉默。她已经忘记了全世界,独独记得他,可他已经不在了……
徐光宪和高小霞:化学界的比翼鸟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都是中科院院士,他们被称作中国化学界的“比翼鸟”。
两人相识于国立交通大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的志趣与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47年,他们都通过赴美留学考试,因为经济拮据,高小霞两年后才飘洋过海来到丈夫身边继续学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高小霞从徐光宪炽热的目光里,读懂了他的归心似箭。高小霞又毅然放弃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与徐光宪一起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了艰辛却充满华彩的科学探索之路。
在20世纪70年代,稀土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稀土,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的稀土产品。这样的格局被徐光宪打破,正是因为他的杰出贡献,中国才把“稀土”这张王牌牢牢握在手里。
徐光宪被称为“中国的稀土之父”,而他的妻子高小霞也在稀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丈夫把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去后,她把剩下的部分制成肥料——稀土微肥。
1983年12月,高小霞在图书馆查资料时不慎跌伤,坐上了轮椅。从此徐光宪就每天推着她,在未名湖畔散步,两位老科学家的爱情,成了北大的一段佳话。
相濡以沫五十余载,古稀之年的徐光宪夫妇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尽管此前两人获得过数不清的科学和教育奖项,却都不及这个奖让他们感到开心。徐光宪曾深情地说:“我想,我们现在还希望过一个金刚石婚。”高小霞也说:“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他成为夫妻,并且一起生活这么多年。”
可不幸的是,高小霞又患上了淋巴癌,徐光憲便每天挤公交去医院,整夜衣不解带守在病榻前,任谁“换班”都不肯离开。
1998年9月9日,高小霞逝世,在弥留之际,她最记挂的还是他:“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追悼会上,徐光宪哭得肝肠寸断:“你当年不是说要跟我活到100岁吗?可你说话不算数,说走就走了呢……”在场的人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动容落泪!
高小霞走后,徐光宪大病一场,在那之后,未名湖畔,形单影只的他,一步步走过和她一起走过的路,那孤单背影总叫人看得心酸……
2021年,徐老与世长辞,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徐光宪这样总结:“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使她先我而去。”
那时候时光很慢,慢到足够把一个人融入另一个人的血液,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