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朝石刻佛经的书法面貌
打开文本图片集
北朝刻经在中国佛教史、艺术史与书法史都有重要意义。是结合中国最重要传统即书法的佛教艺术形态,为刻经第一次高调涌现。其在山石碑碣的环境中,究竟有何特征特点,书体字样,究竟有何种何样的书法面貌,本文试图从一些新角度与立场以解说作答。
石刻佛经,或者说佛教石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的重要遗产。国外的石刻佛经并不多见。缅甸的曼德勒市有古道图佛塔Kuthdawpagoda,具七百二十九块经板、刻铭巴利文大藏经,但时代已至十九世纪中叶。印度阿育王时代多次法敕中有一处,铭刻了七种正法要律或经名。日本与韩国也有少量刻经。
但中国石刻佛经数量、规模与地点分布及时代跨度都相当可观。房山云居寺从隋至明刻经超过千年千部,经板达一万五千块左右,其中包含珍本契丹藏,数量略当汉文大藏全经。从北方至南方、北朝经唐直至晚清、甚至现代一直都有刻经。对刻经具体状况进行类型区分,包括笔者已有一些学者已作过考量探讨。但中国的石刻佛经实际上关涉汉藏两语系的佛教传承,综合考虑,应可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板、碑幢塔柱、石窟摩崖、石坪岩崖、堆石。兹略释如下。
1.经板:以不同石质制成板块,在其两面或一面镌刻佛经。最主要遗存有房山云居寺、四川成都灌县一都江堰一灵岩寺,两处刻经板都被窖藏封存。苏杭等地寺塔也有经板如雷峰塔地富。
2.碑幢:包括柱塔灯台等形态。甘肃酒泉等地有一批铭经北凉小石塔(北凉石塔)。刻经碑具有中国传统碑式一具螭龙碑首及底座一形态,在北方广大地区长期存在。经幢是专门刻经、特别是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以用的。唐代兴起而极为流行,难计其数。还有些灯、柱甚至造像上也刻经。上述两类中已含有不少形制,原则上都可移动。
3.石窟摩崖:石窟有刻经窟与经像窟。河北涉县中皇山与安岳卧佛院有北朝与唐代专门刻经之窟。其余则为造像窟含刻经,如响堂山刻经洞等。整修壁面的摩崖刻经也密切相关,多与石窟共生。
4.石坪岩崖:指没有修整磨平的自然石坪与崖面之刻经,是山东地区刻经的特征。
5.堆石:藏传佛教的嘛呢石堆及石经城等。
北朝石刻佛经主要涉及三类,即石窟摩崖与石坪岩崖及碑幢。刘涛曾分析北齐摩崖刻经形态为「陡立的崖壁、立石的石壁、高敞的石坪」,吲将此前笼统说为摩崖者进一步区分为崖面、石块、地坪三种。此说分别顾及了人在刻经环境中的不同角度。其陡立崖壁对应了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与山东地区的刻经;而立石与石坪则仅对应于山东刻经。笔者曾划分北朝刻经为三区域,着眼于刻经内容并结合字幅大小与经文长短而作出:山东般若经系、以大字镌佛经较短节文;河北涉县古唯识经系、在窟与壁以小字刻整部佛经;冀南豫北华严经系等、石窟内外以中小字铭刻佛经章。由另一方面来看,北朝刻经有华严、般若、唯识等大乘空有观典籍,也有礼仪信仰性佛经与选择出的佛名、偈颂、经题(如《盂兰盆经》)。还有一些题记、年号、铭赞本非佛典,但与刻经同镌共铭,似可一视同仁。刻经频度最密为北齐并延至北周初时段。从经像分布的关系来看,北齐邺都近畿的邯郸安阳处为经像皆具区、而两侧周边的涉县与山东等地为刻经无像区、更外围的环绕则为无经造像区(从山东诸城、青州到河北曲阳、山西太原及河南浚县等地)。
从书法的角度观察,上述类别过于繁杂。而陡立崖壁对应的冀南豫北与山东刻经仍有重要区别。山东刻经无论在陡崖、巨石或地坪,其崖面都是自然状况不加修整。其余地方崖壁仍是修齐磨平再加镌刻。所以山东刻经可以专属「石坪岩崖」型,而其余地属「石窟崖壁」型。从书法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个区至关重要。譬如为什么山东刻经以大字出现,且不论其他因素,仅岩面不平坦、无法镌小字的理由就可构成。所以,本文从山石刻经的自然基底来分析书法特点。但刻经碑在山东或各地都有出现,刻经碑则全是打磨平滑后镌刻的。所以山东与各地也有共同点。相对而言,山东经碑字体也较大;且有崖面线刻仿碑(如铁山与洪顶山)。北朝碑崖岩坪刻经遗存
北朝摩崖刻经始于北魏永平年间(五O九),河南博爱青天河刻《法华经·普门品》即《观音经》开首,次年(五一O)山西平顺铭《观音经》全文。山东黄石崖少许东魏刻经亦《观音经》开首及无常偈。洛阳有北魏碑侧《不增不减经》,河南禹县东魏(五四O)杜氏造像碑下方铭《高王观世音经》,但总数仍少。至北齐情形大变,刻经风起云涌,与当时社会与佛教大背景有关。其实北齐文化呈现出对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反动,胡风颇盛。山东青州龙兴寺等出土佛像表现强烈的天竺风韵;而同在山东的摩崖刻经,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强音,尽管其地有中天竺僧法鸿。此风延至北周初年,至隋有转向经板的新趋向,所以,刻经重点在北朝晚期。其他地方碑崖岩坪刻经主要分布在鲁西南与冀南豫北,其他地方仅有很少遗迹及著录。
1.泰山与新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