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日军侵华暴行”图片和爱国志士冯如和他的飞机图片,播放“从神一到神七”录像,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 ? ? ? 学 ? ? 习 ? ? 新 ? ? 课 ? ? ? ? ? ? ? ? ? 两弹一星 ? ? ? ? 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90课文,了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引导学生据此分析原子弹爆炸的重大意义。 动脑筋: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指导学生阅读P91课文,了解我国导弹的发射情况,播放《导弹发射》录像,通过观看录像,感知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 播放《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录像,了解卫星的发射情况及其意义。 播放《氢弹爆炸》的录像和《从神一到神七》录像。 播放《两弹一星元勋》图片。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 ?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 ? ? ? ? ? ? ?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 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阅读P92课文,了解袁隆平其人。播放《袁隆平》录像,使学生对袁隆平有较为熟悉的了解。 学生做P93“练一练” ? ?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峡 工程 播放《三峡工程》录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 板书 ? ? 设计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 1964年,原子弹爆炸 ??? 1967年,氢弹爆炸 ???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 从神一到神七 二、籼型杂交水稻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 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 相互接纳;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效果分析 本课在初二(5)班展示,总体来看,效果较好: 1、突出“善习”和“善学”二环节; 2、点拨到位; 3、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充分体现了主体性; 4、时间安排恰当,“收口”用时2分,正好下课; 5、注重课堂管理,育人第一(如语言鼓励、掌声表扬、不断纠正学生站姿、声音、表情等)。 但经过教后反思和集体评课,发现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并不似表面那么完美。问题主要有: 1、课前没有达到最佳预期目的,学生的“兴奋”未充分激发出来,这里可以再设计几张对比照片。 2、“善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后“质疑”只有一个学生有一个问题不会,是否存在其他同学不懂装懂现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这里可以增加一个“学生展示”,展示“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提问中下等学生。 3、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里可以播放的慢一点,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发问,也可老师设问,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4、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认识科技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