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讲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与服饰艺术.pptVIP

14第十四讲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与服饰艺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讲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与服饰艺术 一、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6000余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近现代云南各族的民居建筑类型有三种:干阑式建筑、井干式建筑和地面建筑。 干阑式建筑。 傣族居民干阑式房屋云南一般称“竹楼”,其建筑特征是以木或竹作支撑房屋的杆柱,房屋悬空成为“楼”,人居其内。下层桩柱之间的空间养畜禽。西双版纳州傣族竹楼的屋顶有歇山式,脊短而陂陡,下有披屋面。垂檐式,竹楼之上层隔成客厅、卧室,并有前廊和晒台,下屋桩柱之间不围栏栅。竹楼上层平面一般呈正方形。 居住在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族,在建筑风格上受傣族文化影响,其竹楼式样、屋顶均与傣族干阑相似。德昂族居民也是类似傣族竹楼的干阑式建筑,系木桩、竹壁、草顶。基诺族民居也是与傣族相似的干阑式竹楼。景颇族居民有一种类似傣族竹楼,还有一种桩柱很短的“低楼”式干阑和高桩柱的“高楼式”干阑。 佤族居住的干阑式房屋是竹、木桩柱、草顶。西盟县佤族民居平面呈半椭圆形,顶部是悬山式草顶或“长脊短檐”式草顶;沧源县佤族干阑式建筑的材料也是竹木草,平面则呈椭圆形。屋顶结构保留了许多古代遗风,如屋顶两端博风板在屋脊处交叉呈燕尾形,与晋宁石寨山西汉青铜房屋模型式样相同。佤族干阑与傣族干阑建筑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哈尼族也居住干阑式房屋,西双版纳哈尼族民居是由一座大干阑房屋为中心,周围建造若干座小干阑式房屋围拱,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宅群。其中,大干阑房屋中还分“男屋”和“女屋”,供户主夫妇和未成年子女居住。成年已婚子女则住四周小干阑内。屋顶上博风板交叉于屋脊处的燕尾形装饰,不论其屋顶为草顶或是近年改成瓦顶均保留,但有些装饰已变成花、鸟、牛角等。 傈僳族和怒族居住的干阑式房屋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干阑。傈僳族用竹、木为干阑房屋桩柱材料,其木料细,用大量桩柱支撑房屋,桩柱密密麻麻,故称“千脚落地”。房屋层高很低,出檐则深,悬山房顶上铺草、藤一类。怒族民居与傈僳族“千脚落地”干阑结构大同小异。 独龙族民居中比较特殊的是井干式壁体的干阑式房屋。其桩柱木制。桩柱上面支撑的房屋之墙体四周用略加修整的圆木叠成,四角圆木交叉处砍出榫凹,互相交合。外墙不开窗形成井干式墙体。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和晋宁石寨山西汉青铜器中,有这种“井干式”和“干阑式”合璧的房屋模型。可见其渊源久远。 井干式建筑。 普米族民居“木楞房”、“木垒房”是一种井干式建筑,有一层、也有二层。一层的井干式房屋—“木楞房”全部用圆木垒成“井”字形墙体,木檩条上铺木板,有门但无窗,墙基用石料。纳西族摩梭支系,宁蒗县的彝族也居住井干式房屋—“木楞房”。 地面建筑。

文档评论(0)

150****1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