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讲云南元明时期陶瓷艺术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 云南元明时期陶瓷艺术 一、陶器和釉陶 云南从南诏国时期就盛行火葬,大理国仍如是。元、明时期火葬仍是云南最主要的葬俗。直到清代初期朝廷明令禁止火葬,云南葬俗才变为以土葬棺埋为主。 根据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云南古代火葬墓分布在鹤庆、剑川、洱源、邓川、大理、巍山、南涧、漾濞、宾川、祥云、弥渡、丽江、楚雄、禄丰、牟定、南华、永仁、禄劝、武定、玉溪、澄江、曲靖、会泽、马龙、富源、师宗、昆明、宜良、呈贡、晋宁、保山、腾冲、镇雄、石屏、文山、思茅等县市。 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卷四记载火葬情况:“人死,则棺于中堂,请阿叱力僧遍咒之,三日焚于野,取其骨贴以金箔,书咒其上,以瓷瓶盛而痤之。”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元明时期的火葬罐有四种:陶罐、釉陶罐、瓷罐和铜罐。本部分介绍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火葬罐和釉陶火葬罐。瓷火葬罐将在第二部分介绍,铜火葬罐不常见,从略。 陶罐。以泥质灰陶罐居多,通常有内、外两罐互相套合。器物表面装饰手法多样化,有彩绘、刻划、压印、附加堆塑、浅浮雕、镂空等。例如宜良县出土的火葬罐外罐有两种类型。一种体型瘦长、敛口、圆腹或圆肩、平底,一般为喇叭形器盖,盖顶有桃形钮。纹饰为附加堆纹、十二生肖、莲花和其他花草纹样。另一种体高、肩宽、底窄,口沿略卷,圈足,喇叭形器盖,桃形钮。纹饰为莲瓣、刻划花草及大量附加堆纹。内罐则比外罐体型小,才便于套入外罐。体型小而瘦长,罐口多为子母口,罐盖质地多样,有灰陶、釉陶、瓷碗、瓷盘为盖,多数带有宝塔形盖钮。内罐上的装饰有附加堆塑、刻划、莲花纹、弦纹,器身和器盖上常有朱书梵文。 以上装饰手法比较常见。在器物表面用浅浮雕手法装饰的火葬罐则很罕见。在巍山县曾发现一件,陶罐器身上半部用浅浮雕花草纹样和十二生肖动物图案装饰;器身下半部则用压印出的莲花纹作为装饰,风格尤为特殊。禄丰县还发现过一件器身通体镂刻花纹的陶火葬罐,器型为直领、鼓腹,莲花形器盖,狮钮,造型装饰都很美观。在器物形状方面甚为特殊的是巍山县发现的一件红陶罐,器形是扁圆柱形,底大于口,腹部下面贴塑十二生肖动物。 釉陶罐。釉陶火葬罐的釉色为绿、黄褐两种,数量以绿釉为多,装饰手法主要是压印和贴塑。 这里介绍两种滇西出土的绿釉火葬罐。一种为莲花盖,圆钮,圈足。罐盖和罐身上用荷叶、荷花交错装饰,花纹压印而成。另一种器型、釉色与上一种完全相同。但装饰则完全不同。器盖为圆点、圆圈及直线组成几何形图案,图案中又贴塑人物。罐身上半部压印出一圈莲花纹,花纹上又贴塑十二生肖,在这些生肖动物之间又装饰四个人物。用压印和贴塑相结合在一起的装饰手段尚不多见 。 二、瓷器 元明时期云南瓷器主要是青瓷和青花瓷两种。 青瓷。数量较少。器型以巍山出土的一件为例,荷叶盖,直领,鼓腹,平底,素面。 青花瓷。青花是瓷器釉下彩的一个品种。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毛笔将钴料涂在尚未上釉的器物表面,外面再罩一层透明的釉。入窑后经1300℃左右高温焙烧后,呈现白底、蓝花。罩在透明的釉下面各种美丽湛蓝的花纹与洁白的瓷胎蓝白相映,成为一种瓷器品种。人们把由于钴料烧成蓝色的瓷称为“青花瓷”。 青花瓷首创于唐代河南巩义县窑。宋代数量仍不多,且不成熟。到元代中晚期臻于成熟。 云南在元明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是全国仅次于江西景德镇的第二产地。从风格上与内地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色之一是器物一般均为无釉,胎内灰黄色,胎中含铁量约3%左右。特点之二是除大罐为浅底宽圈足或平底外,一般器物均有圈足或卧足。特点之三是釉中石灰含量高,约在20 %左右,烧成后收缩比例大,“开片”情况十分普遍。又由于含铁量在2 %左右,钠和钾的含量很低,所以釉显得不够清亮,不是泛青绿就是泛黄。特点之四是在钴土矿料中,锰和铁的比例较高,因而,烧成的青花呈铁灰色,成为名副其实的“青花”。与浙江的青花器呈现暗蓝色、江西景德镇青花器呈现天蓝色不同,一眼望去,即知是云南的产品。特色之五是云南元代青花器上花纹蜜而繁多,题材以缠枝花、牡丹、龙凤、瑞兽、海涛及杂宝图案为主。与青花罐同出的墓志有元“泰定”(公元1324—1328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北元“宣光九年”(公元1379年)等年号。而明代青花器花纹疏朗,折枝花卉最富特色。 (一)窑址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约30年左右时间里,先后在玉溪、建水、禄丰、凤仪、祥云、弥渡等地发现一批烧造青花瓷器和别的瓷器的窑址。 建水窑由三组窑群组成。一组以洪家窑为中心的姜家窑、高家窑、大窑、小窑、小新窑、张家初窑、杨家窑等瓷窑。另一组是以张家窑为中心的湖广窑、何家窑、陈家大窑、旧窑、老窑、向家窑、陈家双胞窑等瓷窑;再一组是以老潘家窑为中心的大坝窑、潘家老窑、潘家新窑、安太窑、土窑、袁家窑等瓷窑。从以上这些瓷窑中,时代最早的是张

文档评论(0)

150****1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