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第3章中世纪史学.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世纪的骑士及佩剑 ⑵历史的时间观念: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是被上帝创造出的,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 处于上帝创造的时间当中,因此人们有理由按照上帝的意图对人类历史在时间上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格外的关注。历史与时间的联系使历史只能从创世纪开始而终于末日审判。 创世纪 末日审判 历史 奥古斯丁认为,在天地间存在着两个国度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而教会是联结这两座城的桥梁,它作为上帝之城在人间的代表,目的便是竭尽全力使上帝之城得以在人间实现。 为了实现它,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存在着不断的斗争,直至地上之城消灭,上帝之城最终降临。两城斗争的终点就是末日审判。 这样,整个世界历史便成了善与恶斗争的历史,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斗争的历史,也是教会统治取代世俗政权统治的历史。 2、奥古斯丁的史学理论与思想: ⑴ “二元”社会说: 两种社会的对立斗争说 上 帝 之 城(光明、善良的象征) 由对上帝的爱和对自我的蔑视形成 地 上 之 城(黑暗、邪恶的象征) 由对自我的爱和对上帝的蔑视形成 ⑶历史的目的论: 迈进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先定的、 固有的,它先于历史而存在,最终的归处便是上帝之城。因为上帝已经安排好一切,人们编纂历史、回忆过去就只是要说明过去,以证实上帝的安排。一切解释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安排,这是一种目的论或宿命论的安排。 上帝之城 地上之城 上帝之城 ⑷历史的价值论: “由恶到善” 人类历史从创世纪开始,经过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斗争(善与恶的斗争),最终结束于上帝之城降临人间。 对于这个历史发展的始与终,奥古斯丁在价值评判上是极端对立的,从始至终,展现出一幅恶逐渐转变成善的图画,由此,一种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观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第一次肯定了历史的进步性。 历史发展的目的使历史具有了价值。 * * 第 三 章 中 世 纪 史 学 【学习指导】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取得了支配地位,西方的历史观念弥漫着浓厚的神学色彩。在神学史观的影响下,从纵向看,中世纪的西方史学相对于希腊罗马时期蓬勃发展的古典史学,则显得落后,从横向看,与同时期的东方史学相比较,也相形见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 2、本章的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神学是如何与史学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对中世纪的神学史观作出科学理性的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 】 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二、早期基督教 三 、基督教神学史学 四、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 五、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1、中世纪的概念   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世纪”。 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   从18世纪末,“中世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  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   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2、早期基督教历史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