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pptx

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pptx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一)纠正对“人才培养模式” 的狭隘理解 ;1.“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短期实现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实施;3.“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人才的成长轨迹完全吻合;包起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78级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业余时间读完大学) 李斌,上海液压泵厂数控工段工段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本科毕业,开发五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开发新产品55项,公关项目162项。(半脱产读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越是细密,越要质疑其合理性(教育者的介入越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弱;教育者的主观性越强,误导和偏向的可能性越大) ;(二)何谓“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一个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从几个方面:;(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认识 ;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特征 ;2.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特征 ;3.人才培养模式的归纳性特征;4.人才培养模式的弹性特征;二、校企合作的意义和特征印证正确的“人才模式观” ;(一)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1.从办学模式来看 ;2.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1)要决定怎样的技能才是企业岗位所需要的 ;(2)技能的教学是靠训练来完成的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设计本身,也需要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参与。;(二)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局限 ;1.企业资源流动性与教育教学稳定性的矛盾 ;2.企业资源片断性与教学内容和过程完整性的矛盾 ;3.企业资源粗放性与教育教学精细化的矛盾, ;(三)从校企合作的局限(流动性、片断性、粗放性)看培养模式的四性特征(开放性、发展性、归纳性、弹性)的合理性;1.“开放性”摆脱校企合作的流动性和片断性的局限 ;2.“发展性”不断解决片断性和粗放性的不足 ;3.“归纳性”不断去除片断性和粗放性的弊端 ; 4.“弹性化”直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 ;三、工学结合是人才模式中最富创新力的部分,也是最需要谨慎对待的部分 ;(一)工学结合在整个模式中是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工学结合只能是全部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环节或几个片段。 ;(二)根据专业设计合适的工学结合方法 ;1.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 三个要素;2.从三要素看几种模式构建;模式举例;模式举例;3.在一个大模式下的细化模式 (一个学校构建涵盖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州机电“三个中心、三层递进”的培养模式主线;4.在一个专业中的细化模式;上海大众工业学校汽修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反例1: “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培养“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人“两翼”,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以培育人文修养为底蕴;“三同步”,就是对接当地产业与融合地方文化同步,改革专业课程与建设校园文化同步,技能实训和社会实践同步。) 没有时间、场所和方式的设计。;反例3: “四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 (“四”指“四育人”工程: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第一个“三”:三个面向锻造职业素质——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第二个“三”:开展三自教育,提升基本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第三个“三”:建设三个载体,奠基持续发展后劲——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创新平台、优化船业基地) 没有时间、场所和方式的设计。;(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个阶段的安排;(评注:第四阶段,前十周也在学校进行实训,后十周也并不完全是“顶岗实习”,符合目前校企合作不完全依靠企业的实际)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是怎么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评注:项目只要在学校完成,都应该是可行的。而如果是在企业完成,这些项目就要质疑其可行性,有没有教学性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几个质疑点:其一,是什么项目,适应教学吗?学生能学到东西吗?其二,技术人员作为教师或师傅,是怎么带教的。其三,顶岗实习的岗位是怎么安排的?有没有技术含量?) ;3.数控专业 “工学结合—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个阶段的交替循环;(评注:其一,校企合作的校内基地,可以进行基础训练,但仍然要质疑其提供的训练项目的丰富性和技术含量。其二,到校外基地即企业进行专项岗位实习,这些岗位是怎样的,企业真能提供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能够轮岗的训练条件吗?)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阶段;把几个关键点: ;(评注:把资格认证纳入教学中,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使用仿真模拟条件,也是可行的。质疑:其一,订单班的协议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毕业生照单全收,如果不是,学生的退出机制怎么设计。其二,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