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科普知识之黄药子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秋冬
两季采挖。除去根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应用】
1.瘿瘤。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治项下气瘿
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
治准绳》)。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
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3. 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 .
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 5~10g;研末服, 1~2g。外用,适量鲜品
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
痛等消化道反应, 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 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
者慎用。
【古籍摘要】
《开宝本草》:“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
2.《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3.《萃金裘本草述录》:“治肺热咳嗽,唾血,鼻衄,舌衄,
舌肿,咽喉肿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黄药子含黄药子素 A~H, 8- 表黄药子 E 乙酸酯,
薯蓣皂苷元、 D-山梨糖醇、二氢薯蓣碱,还含蔗糖、还原糖、淀粉、
鞣质。
2.药理作用: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 而对未孕子宫则
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 水浸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
3.临床研究:现代多用黄药子治甲状腺疾患及消化、呼吸系统
肿瘤,除此之外,还多妇科及皮肤粘膜疾患;此外,还可治皮肤疣、
急性软组织损伤 ; 老年人前列腺肥大性尿潴留。
4.不良反应:常规剂量服用黄药子制剂后,也会出现口干,有
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服用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
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者出现黄
疸。其直接毒性作用, 是该药或其代替产物在肝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
扰细胞代谢的结果,大量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可以导致急性肝中
毒,最后出现明显黄疸,因肝昏迷,也有因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中毒救治:除一般常规处理外, 内服蛋清水或葛根糊、 活性炭。
静泳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于大量维生素 C、B 和 ATP、辅酶 A。也可用
大量绿豆汤,或生姜 30g 榨汁,用白米醋 60ml,甘草 10g、加水煎成
500ml 饮用
麻子仁丸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方。组成:麻子仁二升,芍药半
斤, 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饮服十丸,每日三次,渐加,以知为度。
【组成】 火麻仁( 500 克)芍药( 250 克) 枳实( 250 克) 大
黄( 500 克)厚朴( 250 克) 杏仁( 250 克)。以上为丸剂用量
【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土燥津枯便难解,
肠润热泻诸症却。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方论】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
营为臣;枳实、厚朴消痞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 共为佐使。诸药同用,
共奏润肠通便之功。
【方解】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
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 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 肠失濡润,
故见大便干结。此时治法亦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
本方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虽亦用小承
气汤泻肠胃之燥热积滞, 但实际服用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
杏仁、白芍、蜜蜂,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
则甘润可减缓小承气汤攻伐之力, 使下而不伤正,而且原方只服十丸,
以次渐加,都说明本方意在润肠通便,仍属缓下之剂。对于肠中燥有
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 老人与产后肠燥便秘, 以及习惯性便秘亦可服
用。
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 (《伤寒明理论》)根据“燥者润之”、“留者攻之”的原则,故当润肠泻实,宜润肠药与泻下药同用。
【化裁】 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