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雨中登泰山
教 学 要 求
学习本文以游踪为线索 , 在顺叙中适当插叙 , 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情感的方法 。
1 .
体会作者抓住 “雨中 ” 泰山的特点 , 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泰山景物的写
2 .
法。
领会作者表达的雨中登泰山的 “独得之乐 ”, 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 , 激发热爱祖国山
3 .
水与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怀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
课 文 解 读
一 、 解题
这是一篇游记 。 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 , 擎天捧日之举 , 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 、 撰
1 .
文讴歌 、 赞美 。 杜甫的五律 《望岳 》 写泰山的巍峨高耸 , 姚鼐的 《登泰山记 》 写雪中登泰山
的奇特感受 。 古往今来 , 记述登临泰山的诗文不少 , 但写雨中泰山的倒不 多。 本 文独辟 蹊径, 描述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 , 抒发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 , 被认作是现代泰山题材散文的典
范。
本文写于
2 .
1961
年。 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 ,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
的时刻 , 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 , 抒发战胜艰难险阻 、 勇攀高峰的豪情 , 用 “登 泰 山而小 天
下” 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 。二 、 内容和结构
课文描写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 , 表达了作者雨中登泰山的
种勇于攀登的精神 , 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怀
,
“独得之乐 ”, 表现了一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
感悟 。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 (
1 ~ 2
段) , 交代登泰山的缘由和出发时的情景 。 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纲 。 一开
头就表明登泰山是作者的强烈愿望 , 为下文叙述作了铺垫 , 说明下雨也要登泰山的原因 , 为表现作者的 “独得之乐 ” 预伏一笔 。
第二部分 ( 段) , 记叙雨中登泰山的过程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 作者按登山游览
3 ~ 9
的自然顺序叙述和描写 , 突出了 “雨中 ” 奇景 。
第三部分 (
10 ~ 11
段) , 简略交代下山情况 , 写登山后的感想 。 这部分着意点明雨中登
泰山的独得之乐 , 与文章开头呼应 , 突出了主旨 。
三 、 写作特色
以游踪为线索 , 以登山的过程为顺序 , 采用 “移步换景 ” 的写法 , 在叙述和描写中
1 .
抒发感情
· 2 ·
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 , 循着作者登山游览的路线 , 移步换景 、 点线结合地逐一描写 。 作
者的游览线路大致如下 : 岱宗坊 虬在湾 ( 虎山水库 )
→
七真祠 一天门 孔子登临处 天
→ → → →
阶 红门 经石峪 柏洞 壶天阁
→ → → →
黄岘岭
→
二天门
→
云 步桥 慢 十 八 盘
→ → →
升 仙坊 紧 十
→
八盘 南天 门
足点 的 变 化描 写 对 象 也 不 断 变 换→ , →
足点 的 变 化
描 写 对 象 也 不 断 变 换
天 街。 两 天 后 下 山 : 西 溪
在 虬 在 湾。
在 虬 在 湾
苹 果 园
写 虎 山 水 库 的 瑰 丽 景 色→ , →
写 虎 山 水 库 的 瑰 丽 景 色
黑 龙 潭 。 路 线 十 分 清 楚。 随 着 立
; 在 七 真 祠 ,
描绘 了 祠中 供奉 的 塑 像 ; 过 了 二 天 门 后 , 描 写 了 两 种 类 型 的 瀑 布 ; 在 慢 十 八 盘 , 用 拟人的 手 法描 写千 姿 百 态 的 松 树 ; 到 了 紧 十 八 盘 后, 又 把 笔 锋 转 到 脚 下 的 山 路, 写 出 盘道的 曲 折艰 险; 登 上南 天门 后 , 写 天街 上 的积 石、 古 迹和 云 海, 写 透 过 云 海向下俯视的雄奇景象 。作者用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 , 既把复杂的游踪交代得一丝不乱 , 又把泰山上的景 物写得活灵活现 。
在移步换景的过程中 , 作者注意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所见的景物 。例如 , 站在虎山水库的 坝桥上 , 作者描写了一边平静的湖水 , 一边奔腾跳跃的大水 ; 站在天街上 , 远眺则见茫茫的 云海 ; 俯瞰则见大地的面目 。对紧十八盘的描写 , 立足点不同 , 其状貌也略有差异 : 走出长门洞 , 从半山腰仰望 , 紧十八盘 “仿佛一条灰白大蟒 , 匍匐在山峡当中 ”, 这是远观 ; 靠住升仙坊 , 仰起头来朝上望 , 紧十八盘 “仿佛一架长梯 , 搭在南天门口 ”, 这是近看 ; 到了南天门 , 眼下是 “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 ”, 这是俯视 。 变换角度描写景物 , 就把景物的特点 立体地展现出来了 。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 , 极有层次 。 其感情变化的轨迹大致如下 : 登泰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雷锋之歌》观后感400字-读后感大全.docx
- 《陋室铭》对比阅读三篇(含答案).docx
- 《面纱》读后感-读书笔记.docx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500字-读后感大全.docx
- 《浅谈中国家具的精髓——明清家具》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docx
-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600字-观后感范文.docx
-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docx
- 《我的母亲》阅读及答案解析.docx
- 《西游记》名著语段阅读专项练习题_(附答案).docx
- 《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参考答案.docx
-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x
- 【40组】公文写作“力”字型排比句(40组).docx
- 【答案】电工学第七版下册课后答案-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答案完整版.docx
-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浅谈.docx
- 【热门】转正申请书集合七篇.docx
-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测试试卷.docx
- 001-蓝城集团:《品质管控敏感点案例手册》--服务篇.docx
- 3大步骤,教你策划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docx
- 004-园林的楹联,匾额,诗句.docx
- 4P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外文文献翻译2021年译文3000多字.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