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高中政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思想政治_高中政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思想政治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二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 理性一票》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百 岁 老 人 的 困 惑 情境一:文登市泽库镇长会口村村民一大早纷纷来到投票站,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多轮演讲和答辩,面对面的回答了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位百岁老人让她的孙子把自己背到投票站参加投票。其实老人的心里有一些困惑:“以前都是乡里指定一个村主任人选,大家给他投票。现在这是什么选举方式啊?谁能给我讲讲呢?” 探究一:材料中涉及哪些选举方式?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已事先“内定”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百岁老人的困惑: 情境二:老人接着问:“我听说新选的镇长都公示了,我们村都让咱直接投票选村主任,为什么选镇长没让咱直接投票呢?” ? 探究二: (1)镇长的选举属于什么方式? (2)这与村干部选举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 优缺点是什么?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义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合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合适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民主选举的发展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2007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思考:1、从53-10年间我国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影响因素)? 50年代选举 70年代选举 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1.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 不同 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 2、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状况。—间接选举 3、二者综合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百岁老人的困惑 情境三:选举投票就要开始了,这时老人的孙子电话响了。挂了电话就说:“奶奶,我有急事,三缺一呢,我那一票你就替我投吧,记得投小王,他给咱家了五箱鲅鱼呢。”老人又陷入了沉思,“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我才不选小王,人品太差,还花言巧语,不为社员办实事。我还是要投小李,人品好,还为村民办了那么多好事。”老人边自言自语边双手颤巍巍地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探究三: 1、老人的孙子对待选举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